正文 第1章 祝君健健康康過大年(1 / 1)

新春佳節將至,人們歡樂、興奮和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當人們忙忙碌碌、歡歡喜喜過春節時,中醫專家從中醫養生角度提醒人們:過節不要忘記防病保健,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一、七情有度———防止心血管病

古人早就注意到人的情緒和健康的關係,認為養生之法數以萬計,但“養神為首”。中醫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正式列為致病內因。認為“喜怒無常,過之為害”。

暴喜傷陽,暴恐傷肝,窮思傷脾,憂極傷心。大喜大悲就可能引起體內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髒腑功能紊亂,成為疾病發生的條件,中醫稱內傷七情。新春佳節,親人團聚,特別是老人看到孫子、外孫這些隔輩人,自然會很開心,不可過於激動。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壓便會升高,容易誘發腦出血、心絞痛,嚴重的會導致心肌梗塞。各級醫院每年春節都會收治一些由於情緒激動或過於勞累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老年人一般血管彈性差,血管壁粥樣硬化比較嚴重,管腔狹窄,有的還合並有高血壓病,遇到外部的刺激,如過於激動、生氣、疲勞或者氣候寒冷等,都可能引起血管收縮障礙,所以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過節時一定要喜怒有度,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於興奮激動,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參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動如打麻將等,以免發生危險。

二、飲食有節———防止美味添病

春節期間親友相聚,擺上一桌美味佳肴,好好吃一頓是免不了的。但無論男女老幼,都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不要暴飲暴食。中醫認為,“飲食有節”是“度百歲乃去”的重要條件之一。“以酒為漿”,飲食無度,則是“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傷則化源不足,易生百病。暴飲暴食不僅導致腸胃疾病,還會加重一些老年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容易因過飽而加重病情,或造成急性發作。

其實,隻要在飲食方麵稍加留意,有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已經患有消化係統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飲食衛生。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胃黏膜已有淺表性或萎縮性的炎症,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過燙、麻辣、油炸、醃臘、煙熏的食物。“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飲食以五穀為主,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菜肴宜少油、少糖、少鹽。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胃酸的濃度有密切關係,因此潰瘍病人應當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生冷、過熱的食物,濃茶、咖啡、可可、胡椒和辣椒等。脂肪能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抑製胃的排空,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促進胃酸過多分泌,並加劇膽汁返流,會加重炎症和潰瘍。

患有慢性膽囊炎和胰腺炎的人要減少脂肪的攝入,不食肥膩、辛辣和油炸的食品,要嚴格戒酒。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含糖多的零食和飲品,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飲食極易引起血糖升高。

心腦血管病患者飲食以清淡為宜,冬季容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高膽固醇及過鹹食品要忌口,濃茶、咖啡對心腦血管病患者最不適宜。海鮮、肉類中的紅肉部位及動物內髒等,容易導致高尿酸,再加幾杯烈酒下肚,容易誘發痛風,痛風病人要特別小心。

三、起居有常———防止過於勞累

古人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作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認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成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強調人的動靜起居要有規律,要順應自然,否則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春節期間,全家團圓,或守歲、或看電視、或打牌玩樂,通宵不睡的現象很普遍,有的吃飯也沒有規律,或遲或早,或多或少,甚至暴飲暴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不規律的生活打亂了生物鍾的正常運轉,導致大腦節律的紊亂、腸胃功能的失調、內分泌的改變,雖然當時感覺不到什麼,卻為多種慢性疾病埋下了病根和隱患。

特別是老年人,已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規律,在過節期間,要盡量保持平時的生活規律,老年人機體調節功能減退,不能與年輕人一樣熬夜,更不能通宵達旦地看節目、打麻將。同時還要注意勞作有度。中國人過年節是很累的,打掃衛生、采購年貨、迎來送往……常常弄得筋疲力盡。有的老年人看到子女團聚,心裏高興,想著法給子女做可口的飯菜。老年人大多數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這樣折騰很容易勞累過度。疲勞可誘發百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以免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我們不妨把保健比作“零存整取”:“零存”就是有規律地生活,“整取”則指健康長壽;隻有按時按量地“零存”,才能“整取”到健康長壽。倘若因為過春節亂了生物鍾,就等於違反了堅持已久的“零存”而影響到“整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