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萬家團聚的日子,人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日子探親訪友、交流溝通、娛樂休閑。可是從曆年的情況來看,總有一些人因不注意春節期間的保健而導致身心疾病,出現抑鬱、焦急、憂傷、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對於“節日心理綜合征”,人們應該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盡量鬆弛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走出心靈的誤區。
一、容易引發節日心理問題的幾種情況
消費壓力。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濟計劃,錢多者有多者的消費,錢少者有少者的用途,一旦實際的開支超過預算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此,心理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春節花多少錢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因為實際支出超過手中現有的錢數,給喜慶的節日增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親情關係。“每逢佳節倍思親”。新春佳節,一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其樂融融。當然,也有一些遠在他國、他鄉的人,不能與家人一起團聚……為此,有關專家提醒人們,節日期間給家裏打個電話,發個電子郵件,寄張照片……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卻能減輕親人的思念之情,減輕心理壓力。
不與別人攀比。春節期間老同學、老朋友、老戰友們聚會,大家一起話舊日情誼,繪人生藍圖,原本是件很開心的事。但生活中的很多新內容卻會成為朋友交往的阻力。有些人為自己或配偶下崗失業而自卑,為子女沒考上大學而愧疚,為退休離崗而失落等等,因而會在與朋友交往中感到差人一等。其實人與人的交往需要的是情誼不是攀比,隻要你平和心態,在別人眼中,你依然是原來的你。
二、調整節日心理的幾項建議
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鬱心理。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專家建議,老年人要在兒女們上班前盡快調整到平日的作息時間,如果入睡困難,可適當服用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恢複因節日中斷的晨練、戶外散步等活動;要調整心態,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和平日裏的老夥伴聚聚、聊聊。
適當變換環境,促使心理寧靜。在春節的長假裏,走親訪友、外出旅遊、聽聽音樂、讀本好書……都是很好的休閑方式,可以使人的應激心理狀態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鬆下來。春節出遊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保護與調適,比如不要把旅遊行程安排得過滿,以免使自己過於緊張;注意及時休息,及時補充體能;易失眠者應該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年老體弱者,最好不要做遠距離的長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