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春季要謹防自我感染(1 / 1)

一、自我感染

大地回春,萬物複蘇,又是許多疾病頻發的時節。人們在預防各種疾病的同時,還要謹防自我感染和中毒。所謂自我感染,就是體內已經存在的傳染源,由於不良的習慣而導致其他部位感染發病。如足癬患者,用洗腳的毛巾或腳盆去清洗外陰,極易導致股癬、陰囊癬或黴菌性陰道炎;肺結核病人將痰吞入消化道有引起腸結核的危險;蛔蟲病人之所以經久不愈,也是因為自我反複感染。蛔蟲在腸管內的壽命為1~2年,如無新感染,即使不用藥,兩年也可自愈。但不少人便後洗手不徹底,蛔蟲卵黏附在手上,然後通過進食又再次進入人體,發育成成蟲,周而複始,即使用藥也難以起效。牙周炎病人,經常是從一個牙起病,沒有很好的控製,然後蔓延到全口牙齒,等等。在春季,這種自我感染的發病幾率比其他季節高出50%左右。

二、自我中毒

自我中毒是指因體內的有害代謝物未能及時排出而產生的病理損害。常見的是便秘或宿便,前者指的是大便幹結,後者指的是大便沒有排幹淨,大便如在大腸內滯留過久,其中的氨、酚、吲哚等有害物質,會被吸收進入血液內,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就會出現中毒現象,輕者食欲不振、脘腹脹滿,重者惡心噯氣,口臭難聞。大便中還有許多致癌物質,便秘和宿便增加了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的機會和時間。目前,它是誘發結、直腸癌的常見原因。此外,小便不暢或強忍不排,蒙頭睡覺或窗戶緊閉都可使代謝產物不能順利排除,不利於健康。

因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避免自我感染和自我中毒的有效方法。

三、春雨致病

古來就有“春雨貴如油”之說。春雨使幹燥的氣候變得濕潤,使萬物煥發出生機。然而,連綿春雨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春雨時節,陰冷潮濕,氣溫下降,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煩惱,甚至是疾病的折磨和痛苦。據科學測試,春雨時氣溫比平時低3~8℃,這種降溫對人體影響最大,易使人受寒著涼,抵抗力下降,同時易誘發舊病,罹患流感、流腦、肺炎、老慢支等呼吸道傳染病,以及風濕病、關節炎、腎髒病和胃潰瘍等疾患,更易使陳舊傷重新發作。

連續春雨給人帶來淒涼、鬱悶和遲暮的感觸,使人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極易誘發精神疾病和抑鬱症。低氣壓對高血壓、高血脂和腎髒病等也會產生不良影響,使病情加重。由於春雨後氣溫降低,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誘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病。潮濕的氣候還可誘發神經痛、眩暈、腹痛、胸部疼痛、抽筋和視覺障礙等疾病,老年人特別是體弱者尤應小心防護。

對於潮濕,若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如開空調機和去濕機進行除濕,以降低居室濕度。另外,雨天應關緊門窗,勤換衣褲,做到衣著寬鬆,厚薄適宜。天晴時多開窗通風使空氣流通,保持環境幹燥和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