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春季要謹防寒氣傷人(1 / 1)

春天的氣候變化無常,人體體表組織的調節機能還不能對驟然變化的冷熱刺激作出迅速反應,使人容易著涼感冒。加之春天是多種傳染病的好發季節,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就很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初春之際不要過早地脫去冬裝。但是,春捂不能過度,當氣候轉暖後,衣著仍然過厚,使人動輒淌汗,易使體內的溫度調節發生紊亂,從而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如果出汗後才匆匆地減少衣服,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總而言之,衣著不僅要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還要根據人的生理特點、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生活環境和職業特點不同,加以區別對待。

陽光明媚的春天,白天氣候溫暖,然而到了傍晚,常常又似冬日一樣嚴寒。今天是春風浩蕩,明天則又會寒氣襲人。因此,人們在日常起居中要注意春天裏有“冬天”。對於腦血管病患者來說,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峰都在每年的1~3月份,這與日平均氣溫、氣壓、相對濕度的變化密切相關。1~3月份裏,0℃的氣溫頻頻出現,相對濕度常常低於20%,氣壓高,空氣幹燥,體表蒸發快,體內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減慢,加上血管收縮的時間相對延長,故容易誘發腦血管疾病。

因為老年人體內產熱的功能降低,且循環係統的功能較差,故容易受到春寒的影響。如果在寒冷的室內靜坐不動,則會使血壓明顯升高,並可能誘發心髒病、心肌梗塞。早春寒冷、幹燥的氣候還會直接影響到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會乘虛而入,特別是有利於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在春季也遠遠高於其他季節。

春季溫暖多風,天氣忽冷忽熱,為了預防倒春寒的威脅,特提醒老年人不要急於脫掉棉衣,應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手、臉、口、鼻部位的保暖,並可在室內經常活動或到室外參加適當的各種健身運動。

俗話說“春捂秋凍”,而捂要有側重,下肢就是要捂的重點。因為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因而不能把衣褲鞋襪穿得過於單薄,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過早地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愛美的女性不要過早穿短裙。寒風刺骨入下身,時間久了就會給健康留下隱患。

“春捂”重下肢,還要加強下肢的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采取幹洗腳等方式進行鍛煉,方法是: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另外還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腳、暖足、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