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細察老於世故的人,的確隻說三分話,這不是他們做事缺光明磊落,而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累積出來的經驗。對方如果不是可以說真話的人,你說三分話,已不算少了。孔子也說:“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如果不是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什麼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的嗎?若你與對方關係淺薄,你卻與他深談,隻顯出你自己沒有修養而已。你若不是他的朋友,就不必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隻能顯出你的冒昧。如果你不明白對方的立場如何,對方的主張如何,你偏高談闊論,輕言更容易招怨呢!
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以說那七分話,而是不必說,不該說那七分話,這跟“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老於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問題。所謂隻說三分話,是指不必說,不該說的話,這絕不是不誠實,決不是狡猾。
說話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難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如何。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要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作長談,這叫做通達世故。
有時你雖隻說三分話,但可表現你的職業道德。做醫生的人,或許可以對人提及普通病的病情,對於患花柳病的人,就絕對不該對人提及了,這是醫生的職業道德;做銀行業務的人,業務大概情形,或許可以對人提及,但對於存款人的姓名,你就絕對不該對人提及了,這是銀行人員的職業道德。依此類推,隻說三分話的例子還多著呢!
你若不能遵守隻說三分話的戒條,有時會闖出大禍,使你在肉體上、精神上受痛苦,一生也不會忘記。比如,在革命戰爭時期,甲青年是參加革命工作的人,革命工作,誰都知道有秘密性,甲青年也不是不知道,而且他的行動,已引起對方的注意。有一天,他與一個泛泛之交的人隨便閑談,談得很投機,便有相見恨晚的感慨,於是把自己的行動、使命、主張,盡情說了出來,以期能得到一個新同誌,誰知對方竟是敵人,他馬上據情報告,當晚甲青年就被抓去受盡折磨,真是“悔之莫及”了。
這件事更可證明,所謂逢人隻說三分話之中的這三分話,還不在重要的話之內,重要話是一句都說不得的。你所說的三分話,應該是風花雪月,應該是柴米油鹽,應該是上天下地,應該是山海奇經,應該是稗官野史……。總而言之,應該是無關緊要的材料,雖是說得頭頭是道,說得興致淋漓,說得皆大歡喜,其實是言之無物,這就是“以靦合歡,以調海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