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競爭中須謹慎設防(1 / 1)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人在其工作、謀生的圈子裏都有可能遇到種種“陷阱”,而這些“陷阱”足以挫敗人的成功熱情。雖然我們未必會去做設“陷阱”的人,但是如果要做贏家,就必須連別人也考慮進去,以防可能會出現的麻煩。的確,“害人之心不可有”,因為害人會有法律和道德上的問題,而且也會引發對方的報複。如果你本來是“好人”,害了人反而會引起良心上的愧疚。然而,在社會上光是不害人還不夠,還得有防人之心。尤其在同事之間,存在著競爭利害關係,在他想擴張他的欲望,當欲望受到危害的時候,“善人”也會在利害關頭顯示出他的“惡”。例如有人為了升遷,不惜設下圈套打擊其他競爭者;有人為了生存,不惜在利害關頭出賣朋友……與同事相處,你要時刻提醒自己:周圍有小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要記住,這個世界並不是總充滿著溫馨怡人的親情和友情,還有許多時間和場合要充滿著偽情和欺騙。

古語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俗話說:

槍打出頭鳥。古往今來,多少仁人智士,因其才能出眾,技藝超群,行為脫俗,招來別人的嫉妒、誣陷,甚至丟了性命。周公因謗而離朝,韓信遭誹受竹刀。

古代如此,現今亦然。在某市機關的一科室裏,小吳與小王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原是中學同學,後來又進了同一所大學,可謂是“患難朋友”了。他們既是同學關係又是同事關係,所以兩人都很珍視這份緣份。後來,局裏要在小吳他們科室選拔一位中層領導。消息傳開後,科室裏的人都聞風而動,托關係,找門子,都希望自己人選。但後來傳出內部消息,領導主要在考察小吳與小王。他們倆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吳,能辦事,為人也不錯。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非小吳莫屬了。因此大家都準備好,等上司一宣布,就要讓小吳請客了。

幾天後結果下來了,令大家吃驚的是,中選的不是小吳,而是小王。大家想不通是怎麼回事,但小王最明白,雖然他不能說。原來,在小王得知這次選拔是在他與小吳之間進行時,他的私欲極大地膨脹起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小吳擠掉。但他也明白,如果搞公平競爭,自己不是小吳的對手,他隻能靠小動作取勝。於是,他四處活動,在上司麵前極盡獻媚之能事,除大大誇張自己的能力外,還處處給領導一個暗示——小吳有許多缺點,他不適合這份工作。小王與小吳相處多年,找出一些小吳的失誤毫無困難,加之小王又編造了一些似乎很有說服力的證據。在小王的這種陰謀活動下,他終於把小吳擠了出去。

在成為同事之前認識或者是朋友的,當成為同事之後,這種關係是最不好處的。相互都知情知底,很容易就會“揭發”對方一下。所以處於競爭當中的同事,必須時刻小心提防,特別要對知根知底的“朋友”更要防一手。正如小吳的遭遇一樣,他處於一種“防不勝防”的被動而尷尬的境地。其實,他沒有明白這一點:這時隻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而絕不能一味防守,否則成為受害的羔羊無疑。

也正是鑒於這種情況,所以有許多人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願意進入同一個機關成為同事,尤其是那種潛伏著利益衝突的同事。朋友好做,隻要大家合得來就行,而這個同事關係的確難處,因為其中充滿了勾心鬥角。做朋友時有來有往,協調得非常好。當帶著朋友的“前科”進入同事角色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相互的態度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而這種變化隻能有一個結局:那就是損害了以前良好的朋友關係,而這種關係的損害,不是因為有人精神升華而發生的,卻是因為對利益的爭奪而形成,這多少有些叫人寒心,也不會去做利益豐厚的同事。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能得心應手地周旋於同事之間,對他人的動作要有冷靜客觀的判斷,把這動作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一並思考,便可發現其中玄機。我們雖不可為了保護自己而過於謹小慎微,但無論如何,“防人”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