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推銷口才的要點(4)(3 / 3)

“在這種拉家常中,我把燈泡賣給了他。等孩子走了以後,我換上衣服,到他家去訪問。

“見到孩子的媽媽,我就說:‘敝店是某某電器商店。太太,剛才令郎到敝店來買了個燈泡,不知好使不好使?”

“回答當然是好使,由此便引出了話頭。

…聽令郎說,您家有位小姐正當妙齡。我們在向客戶送貨時,曾有人家托我們打聽哪兒有品貌雙全的小姐。不知令愛是否已說了人家?這話決不會使有女兒的父母產生反感,隻會感到高興。

“不,還沒有。掌櫃的,要是有合適的人家,請多為注意並美言幾句。”

“明白了。我願意替您打聽打聽。在令愛出閣時,請在敝店買洗衣機、彩電、電冰箱吧。”

“這樣,雖說不會馬上成交,至少我利用小孩來買燈泡的機會,我向這家大人進行了推銷,他們就可能會成為本店潛在的顧客。”

“你講得太妙了。”零售店老板從入迷中醒悟過來說,“做生意還能做得這樣生動活潑,以後,我也這樣試試看。”

井植先生認為,要積極思考,要在同顧客商談這種最平常的過程中,使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或提出要求、意見。事實上,井植的辦法就是一種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為顧客服務的方式。這不正是我們的售貨員、推銷員等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嗎?

投其所好話推銷

心理學家卡耐基有句名言:“我喜歡吃草莓,魚喜歡吃蚯蚓,所以,垂釣的時候,我不以草莓而以蚯蚓為魚餌。”

也許你一下子看不出來卡耐基先生要說明什麼問題吧?好,讓我們講一個故事:

在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威廉·菲爾普斯的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律師給他的啟迪。

威廉小時常到姨媽家去玩。有一次,姨媽家來了一位男客,當他同姨媽談完正事時,轉過身來同他聊了起來。

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話題主要是小威廉當時正在玩著的小艦艇模型。這位大朋友對艦艇似乎具有豐富的知識。跟他聊天真帶勁!一直到客人告辭之後,小威廉還以興奮的心情讚揚著這位大朋友:“這人有趣,我從未見過這麼喜愛小艇的人。”

姨媽的回答卻是出乎意料的:“不,他是一位紐約的著名律師,對小艇,他一竅不通,也無絲毫興趣。”

“那他為什麼談得那麼帶勁?”小威廉簡直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因為,他是個有禮貌的人。看到你那麼熱衷於小艇模型,才跟你談的啊!”

直到菲爾普斯成為名牌大學教授以後,還對此事懷念不已:“那位律師給我的印象太深了,至今依然鐫刻在我的記憶中。”

當你與對方進行推銷時,為了使談話愉快地進行下去,最好是獲取對方的好感。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抓住人心,善於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針對對方最關心的事去做文章,才能奏效。

現在,我們該明白卡耐基名言的含義了。無論你本人多麼喜歡草莓,魚也不會理睬它;隻有以魚本身喜愛的蚯蚓為餌,它才上鉤。

有一位懂得兒童心理學的母親應用了這種談話技巧,對孩子進行教導,收到了成效。她的小兒子就是不喜歡吃菠菜,她呢,沒像一般母親麵臨這種情況時那樣:或者嘮嘮叨叨地說教,說菠菜營養多麼豐富,多吃菠菜有什麼好處;也未采取強製措施。孩子並不關心營養豐富與否;強製,也不能長久。她是這麼講的:“某某不是老欺負你嗎?就是因為他比你長得強壯。吃了菠菜,你就會長得比他更強壯!”

於是,孩子立即對菠菜產生了興趣。在他的心靈中,最強烈的希冀莫過於此。

投其所好——在與對方愉悅的談話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實乃推銷之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