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風景在你眼中(1 / 1)

很長一段時間,林珊的臉上看不到笑容,正是夏天,可是她的臉上卻像結了一層霜,她的眼神中也是大霧彌漫,沒有人能夠打開她的心結、走進她的心靈,她的心像一株含羞草,葉片緊緊地閉著,你越想走進它閉合得越緊。她隻有一個人到海邊去,到山上去。局勢很亂了,到處人心惶惶,林珊也不走遠,就到劈柴院附近的小山上。

青島的夏秋之交,陽光明媚到晃眼的程度,到了人們需要穿長袖衫的時候。林珊雙手插在口袋裏,慢悠悠地走過劈柴院的小巷子。劈柴院的老宅子的牆上爬滿了爬山虎,密密層層,有的把整個房子都包裹起來。滿眼的綠,還沒有到葉片轉黃的時候,那些夏秋之交的濃綠,正經曆著凋零之前最盛大的燦爛,燦爛之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林珊已經看到衰敗的跡象了,那些濃綠的葉片的莖,正變得細長而脆弱,一陣風吹來,搖晃的葉子分明已經露出了纖弱的樣子。

她沿著山路一路走上去,樹葉也越來越黃了,椴樹、楓樹都露出黃黃紅紅的葉,然而走到山頂,鬆樹卻露出了暗綠色。林珊想起捉螞蚱的事,她看看腳下,山坡上的草非常短,哪裏有螞蚱的藏身之處?

林珊來到山頂,山不高,然而俯瞰腳下,卻也可以一覽青島的全貌了。山下的沙灘碧海、紅瓦綠樹一下子盡收眼底。林珊感覺陌生,這曾經是最熟悉的風景啊!心底的痛又湧上來,眼淚也洶湧起來:這樣的丟掉生命,到底值不值得?她一遍一遍問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沒有答案,誰都無法告訴她答案。誰能說得出,假如林珊沒有念大學、假如林珊沒有認識程沛雲、假如林珊沒有認識俞啟威、假如日本沒有侵略中國,那麼,林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有些記憶之所以讓人難忘,全在於它的沒有假設和不可複製。

雲,依然大朵大朵的湧上來,遠處是碧波萬裏的海水,頭頂是湛藍的天,雲堆在那裏,說不定一陣風吹過來,便散了,可是今天沒有風。天涼的時候,人會變得敏感多愁,這些雲,究竟哪一朵是去年見過的?

林珊看見一隻小鬆鼠,是的,小到隻有人的手掌一般大小,它在不遠處的鬆樹底下跳來跳去尋找鬆子,時而停止跳動,側起耳朵來警覺地聽一聽,確認沒有危險便再前進幾步。林珊的注意力被吸引過去。

然而短暫的忘卻之後,洶湧的記憶又重回腦海,留下的是痛徹心扉卻無法釋懷。

林珊又回到林記小吃鋪幫忙了。她高挑的身材、冷峻清秀的臉龐與灰撲撲的林記小吃鋪不十分協調。

林記小吃鋪的生意是每況愈下了,時局越來越動蕩,大街小巷似乎都人心惶惶了,戰爭的陰霾已經籠罩在人們頭頂,已經有人外出避難了,海邊的別墅似乎也都人去樓空了。

在青島開工的建築越來越少,來林珊家吃飯的人也少得可憐,終至於沒有了。林珊弟弟也失業在家。

林珊爸爸也因為體力的緣故,火車站裏的活路也越來越力不從心。一日,林珊爸爸終於沒有去上工。原來,膠濟鐵路周圍的農民們把鐵路封了。治安維持會不準農民們在鐵路沿線種玉米、高粱,隻準種地瓜等短莖杆的食物,農民們就造反了。林珊爸爸不能上工,小吃鋪裏的生意又不好,林珊家裏的生活越來越拮據了。

林珊媽媽決定要暫時搬家了。她聯係了一個老家的親戚,托他在諸城買了一塊地,又托人打聽給林珊找了一份小學教師的工作,她決定舉家搬到諸城去,就算不為了生計,也要離開青島避一避風頭了。日本人都侵占了東北,會放過青島麼?

她把所有的貴重物品都打包,又變賣了一些家具,把房子托付給鄰居代為照看,她決定舉家出去避難了。林珊因為沒法回到學校的緣故,又暫時和俞啟威等同學失去了聯係,也決定到諸城去。自從那次大病痊愈,她的價值觀似乎一下子改變了,她決定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比如教書育人。

秋天已經到來了,林珊看著院子裏變黃的樹葉,抬頭看看天上的浮雲,想著諸城有一大幫孩子,就像一片片純潔的浮雲,又像一張張純潔的白紙,等待著自己去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