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城的親戚已經幫林珊一家張羅好了鎮上的一棟宅子,林珊爸媽看過之後還算滿意,於是掏錢買了下來。
宅子靠近村口,出了院門就是大路,很方便,鄰居們住的也不是太遠,屋後就有一戶人家,其餘的宅子也都零星地散布在周圍。宅子所在的村位於鎮中央,當鋪、錢莊和商店也都齊全。
三間正房,東西各有兩間偏房。其中一間正房收拾出來做客廳,一間做林珊爸媽的臥室,剩餘一間收拾了放一張床,以備親戚家來人時住。東邊偏房一間收拾了做林珊的臥室,一間做儲藏室;西邊偏房一間做林珊弟弟的臥室,一間做廚房。
小院子已經用大大小小的石頭壘起了不高不矮的院牆,院子大部分用青石鋪了地麵,小院的南麵用竹竿搭起架子,竟然爬滿了葡萄藤,正是夏秋之交,一串串碧綠的葡萄垂下來,看著那麼舒心。架子下麵撐出了一片陰涼,陰涼裏有一張圓形的石桌,周圍擺了四個木頭墩子做成的凳子,簡單樸素,然而卻那麼溫馨。
靠近院牆的部分留出一小塊地來,種了一些太陽花。粉色的小花兒一朵朵在陽光下開得正旺。
一家人喜歡極了。林珊看過之後也非常喜歡,怪不得母親要收拾行囊不辭勞苦地搬家到這裏來,原來有這麼一方樸素舒心的地方,遠離城市的浮華與噪雜,真是一方淨土!
林珊忽然就想起(紅樓夢)裏李紈的稻香村來,假若把屋頂的灰瓦換成稻草,那就更有幾番韻味了。
林珊把她的想發說給弟弟林鬆聽。
“換茅草屋頂,說不定也會體會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悲苦啦!”林鬆感歎。他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是卻讀過很多書,又十分有自己的想法。
林珊笑著說聲:“你學習了這麼久的建築,難道不能蓋一個結實、不漏雨的茅草屋頂嗎?非要學杜甫的樣子去經曆這些的苦難!等你真正經曆了一些苦難之後,方才能體會出平淡簡單生活的美來!”
林鬆不以為然,他說:“好姐姐,你就等著吧,別說幾年,就是你現在說要一所茅草屋頂的房子,我二話不說,馬上給你蓋!”
林珊撲哧一聲笑出來,林鬆卻不再理會她,他左轉轉、右看看,到屋後看房子的排水情況了。
林珊非常知足,她抬頭看看屋頂的青瓦,也還非常新,看來這房子還算新房。
她不經意間抬頭看見了高遠的天空,那麼藍,藍裏透著純,說不出的美。一排大雁排成“一”字型,正從天空中飛過。林珊還是第一次看見成群的雁陣,她覺得新奇極了。季節的變換總是在不經意間帶給我們驚喜、帶給我們生命的充盈和滿足感。
林珊發現,諸城的天空很少有白雲,不像青島的天空,每到夏秋之交就堆滿了大朵大朵的雲,然而諸城的天空卻藍得純粹,一碧如洗。
一家人對這宅子很滿意。林珊的爸爸又看中一塊比較好的地,出錢買了下來,雇了一個農民給他種麥子,一家人從城市搬到鎮上,過起了介於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生活。
林珊父母原本打算重新買一棟宅子,仍舊做小吃生意,可是這裏是內陸,海貨非常貴,蛤蜊、海帶等海貨的成本比青島翻了翻,而且鎮上的消費水平遠不及青島,這麼貴的小吃是沒有多少人肯花錢的,而其他的小吃,林珊的媽媽又不擅長,於是做小吃的主意隻好作罷。
林珊父母偶爾去田裏轉轉,生活悠閑自在。他們忙著養狗,從集市上買來一條剛滿月的小黃狗,精心地喂養,養大後讓它看家;他們忙著侍弄小院子在院子裏種樹,左邊種棵柿子樹、右邊種棵核桃樹,整個小院子生機勃勃。
林鬆出錢雇了幾個人在鎮上組織一個建築隊,這個年輕人剛滿二十歲,卻非常成熟。剛開始,整個隊拿很少的工錢幫人蓋房,林鬆對待工友非常仗義,工錢分配的合情合理,幾個人死心塌地地一起想把建築隊做大做好。慢慢地生意就好起來了。
憑著自己的設計天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林鬆的建築隊在鎮上也小有名氣,工友也越來越多了。
林珊接受親戚的安排,去了鎮上的國小教國小一年級。當時,女教師還非常少,尤其是念過大學的女教師就更少了。
國小的校園裏,女學生也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