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
〖本草綱要〗
“釋義”
又叫胡孫、沐猴、馬留、狙,梵書中叫它為摩斯吒。李時珍說:按斑固《白虎通》記載,猴即是候。見人在煮飯時便伏機憑高四望,確是善於等候機會的動物。猴愛拭麵如同沐浴,所以又稱它為“沐”。後來人錯誤地說沐為“母”,又錯誤地說母是“獼”,愈錯愈遠了。猴長相像土族人,所以叫胡孫。
“異名”
狙、沐猴、王孫、期猻、馬留、黃猴。
“性味”
味酸,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慎微本草》記載:獼猴肉主諸風勞,釀酒彌佳。為脯,主久瘧。獼猴頭骨,主瘴瘧。祛風濕,通經絡。治風寒濕痹,四肢麻木,關節疼痛。
〖本草附方〗
“治瘧疾進退不定”猢猻頭骨1枚(燒灰)。細研為散。空腹以溫酒調1錢服,臨發時再服。
猩猩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猩猩出產於哀牢邊境及交趾封溪的野山穀中。形狀如狗和獼猴,其毛如猿,白耳如豬,人麵人腳,長發,頭顏端正。叫聲如小兒啼哭,也如狗叫。成隊結群而行。猩猩能夠言語,並且能夠預測未來,像很清醒、聰明的樣子。
“性味”
味鹹,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
李時珍說:吃了猩猩肉使人不知味不知饑疲,可以進入一種長期可以不食水穀而不知饑餓、疲勞的境界,讓人善於奔跑,荒年無厭,可以辟穀。古人認為是美味珍品。《呂氏春秋》說:肉中最美味的,是猩猩的唇和烤的獾獾肉。
狒狒
〖本草綱要〗
“釋義”
出產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它的形狀像人,被發現後迅速逃跑,能食人。《山海經》說:梟羊,人麵,長唇黑身,有毛而腳跟上翻見人則笑,笑時上唇會掩住眼睛。《方輿圖誌》記載:狒狒,西蜀及處州山中有,叫做人熊。人也吃它的掌,剝它的皮。閩中沙縣幼山也有,長有1丈多,逢人就笑,叫為山大人。
“異名”
梟羊,人熊。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陳藏器說:做肉幹吃,補五髒,不饑,延年。連同脂肪薄割炙熱,貼人的癬疥,能引蟲出,不斷換貼,直至取愈。
李時珍說:《神農本草經》所載人部,隻有發髲一種可以入藥,這是人有別於物的地方。
爪甲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指甲為筋之餘,是膽的外候。《靈樞經說》:膽與爪甲相應,指甲直而白色沒有紋的膽直;指甲形狀不正常而黑色多紋者膽結。
“異名”
筋退。
“性味”
味甘、鹹,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寇宗奭說:主治鼻出血,把指甲刮細吸入鼻內,出血即停止。李時珍說:主催生,下胞衣,利小便。治血尿,及陰陽易病,破傷中風,去翳膜。陳藏器說:取懷妊婦人爪甲,點目,可去翳障。
〖本草附方〗
“消除腳氣”每到寅日剪手腳指甲,同時貼緊肉剪可除腳氣。
“破傷中風”用手足十指甲,香油炒研,熱酒調製,呷服,汗出便好。
“陰陽易病”用手足趾甲20片,中褲襠一片,燒為灰。溫酒分3次服下。但男病用女的指甲,女的則反之。
“小兒腹脹”用父母指甲,燒為灰,敷於母親乳房上,小兒吃母乳而服,則病愈。
“小便尿血”人指甲半錢,頭發2錢半,燒研為末。每次空腹和溫酒服1錢。
“妊娠尿血”取自己丈夫的指甲燒灰用酒服。
牙齒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口兩旁的叫牙,當中的稱齒。腎主治骨,齒為骨之餘。女子出生後7個月開始生牙齒,7歲換牙,到21歲腎氣便充盈了,真牙也生出了,到49歲,腎氣便開始衰竭,齒開始枯落。男子出生後8個月生齒,8歲換牙,24歲時腎氣才充盈,真牙也就長成了。
“性味”
味甘、鹹,性熱,有毒。
“功效主治”
陳藏器說:能除勞治瘧,解蠱毒氣,入藥燒用。李時珍說:治乳房癰腫、痘瘡。
〖本草附方〗
“乳癰未潰”人牙齒燒灰研末,用油調後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