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 鼠類(1 / 2)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鼠就是居家常見的老鼠,由於它尖嘴銳牙,善於掘洞,俗語稱為老鼠。鼠像兔而小,青黑色。有四齒而無牙,長須露眼。前腳有四爪,後腳有五爪。尾紋如織布而沒有毛,尾的長短與身長相等。它生性多疑而不果斷,故稱首鼠。嶺南人以食鼠為避諱,稱它為家鹿。

“異名”

家鹿、首鼠。

“性味”

味甘,性熱,無毒。

“功用主治”

《名醫別錄》稱:鼠可以續筋骨,治療跌打損傷。用生雄鼠搗末敷搽。剪成膏,治瘡瘺。《日華諸家本草》記載:主治小兒驚癇。孟詵說:臘月用豬油煎炸雄鼠至枯,去渣熬製膏藏備用,治療跌打損傷、凍瘡、燙火傷。李時珍說:五月五日將鼠同石灰搗如泥,外敷患處,治療金瘡,療效顯著。

〖本草附方〗

“治鼠瘺潰爛”用鼠1個,亂發一雞蛋大小,用已3年的醃豬油油煎,會消盡。用一半塗搽,用一半以酒服送,是不傳的秘方。

“治產後子宮脫垂”溫水洗淨,用兩頭尖燒煙熏陰部,即愈。

鼴鼠

〖本草綱要〗

“釋義”

鼴鼠終生在地下生活,地下掘有很長隧道,將土推出地麵,形成一個個小土堆,很少爬出地麵。食物以地下昆蟲、蠕蟲為主,也食野生植物。

“異名”

隱鼠。

“性味”

味鹹,性寒。

“功用主治”

《名醫別錄》記載:主癰疽,諸瘺,蝕惡瘡,陰匿爛瘡。

陳藏器說:鼴鼠肉主風,久食主瘡疥痔瘺。鼴鼠膏主摩諸瘡。

《本草圖經》記載:風熱久積,血脈不行,結成瘡疽,食之可消去;小兒食之,亦殺蛔蟲。

〖本草附方〗

“治疔腫惡瘡”鼴鼠1隻。燒焦研麵,取醋2兩煎至1兩,再加入適量的鼴鼠粉末,攪成膏狀貼患處,用香油調塗亦可。

“治胃癌”鼴鼠1隻。用瓦焙成焦黃色,研成粉末。每次5分,黃酒衝服,日服1次。

鼫鼠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說:鼠石鼠到處都有,在土洞、樹洞中住。形體比鼠大,頭似兔子,尾長有毛,青色。善於叫,能像人一樣直立。交配前兩腳舞動。愛吃粟、豆,與鼴鼠都是田害,鼴鼠小在田裏居住,而鼫鼠大居住在山中。範成大講:賓州鼠石鼠愛吃山豆根,所以吃它可治咽喉熱症。

“異名”

碩鼠、雀鼠。

“性味”

味甘,性寒,無毒。

“功用主治”

李時珍說:治咽喉痹痛,一切熱氣,含在口中咽汁,神效。

土撥鼠

〖本草綱要〗

“釋義”

生長在西番的山澤間,打土洞而居。形體如獺,當地人掘取而食之。《魏誌》寫到:大秦國出產辟毒鼠,近似於土撥鼠。李時珍講:皮可做成裘,很暖和,濕寒不能穿透它。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陳藏器講:土拔鼠肉煮來吃,味很肥美,治野雞瘺瘡。按《飲膳正要》一書講:多吃難消化,微動風。李時珍說:土拔鼠頭骨主治小兒夜臥不寧,懸之於枕邊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