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 鼠類(2 / 2)

黃鼠

〖本草綱要〗

“釋義”

李時珍講:太原出產黃鼠,大同、延、綏及沙漠各地都有。遼人尤其視為珍貴之物。形狀類似大鼠,黃色而短腳。善跑,極肥。它所居的洞穴有土窖如床榻的形狀,那是雄雌共居之處。晴暖時則出來坐在洞口,見人就交叉前腳,拱起如作揖,竄入洞內。味極肥美,如豚子而且脆。皮可以做成裘領。

“異名”

禮鼠、拱鼠,貔狸,地鬆鼠、大眼賊、蒙古黃鼠。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李時珍說:主治潤肺生津。多吃會發瘡,可煎成膏貼瘡。解毒止痛。

〖本草附方〗

“治諸瘡腫毒,止痛退熱”用大黃鼠1隻,打死,再用清油1斤,慢火煎熬,水上拭油不散,於是濾去滓澄清冉煎,再加紫黃丹5兩炒,不停地用楊柳枝攪勻,滴水成珠時,下黃臘1兩,熬黑即成。去火毒3日,如常攤貼。

鼬鼠

〖本草綱要〗

“釋義”

形狀像鼠而身子長,頭如小狗,尾大,黃色帶紅。氣味極臊臭。習性好偷吃雞鴨,村野人家最受其害。怕狗,被追逐時便撒屁幾十個,滿室惡臭不可聞。其毫和尾可做成筆,嚴冬時不會變硬,世上稱鼠須、栗尾的就是。

“異名”

黃鼬、黃鼠狼、鼪鼠、地猴。

“性味”

味甘、臭,性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

李時珍說:鼬鼠肉煎油塗瘡疥,殺蟲。鼬鼠心肝主治心腹痛,殺蟲。《東醫寶鑒》記載:作末,療瘡瘺久不合。

〖本草附方〗

“治淋病”鼬鼠全身黑燒粉末,與等量之梓白皮細末混合,每次約服一匙許,開水送。

〖本草綱要〗

“釋義”

吳人稱之為偷瓜賊,因它常藏在瓜畦中,愛吃瓜。陶弘景講:蝟處處都有,見人便藏起頭腳,它的毛尖利,中間空如骨,捕它卒不可得。能跳入虎耳中,而見到鵲便自己仰起腹讓啄,動物相互製約而如此。它的脂溶化在鐵中,再加入少量水,鐵則柔軟如鉛錫。李時珍說:蝟的頭、嘴似鼠,刺毛如豪豬,蜷則形體如芡房和栗房,攢毛外刺,尿馬上放出。

“異名”

毛刺、白刺蝟,蝟鼠,偷瓜蜮,刺鼠,偷瓜獾、刺血兒、刺球子、刺魚。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神農本草經》說:刺蝟皮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名醫別錄》記載:蝟皮療腹痛疝積,燒為灰,酒服之。陳藏器說:蝟肉燒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蝟脂溶滴耳中,治耳聾。孟詵說:炙食肥下焦,理胃氣,令人能食。李時珍說:蝟脂塗禿瘡疥癬,殺蟲。蝟心肝主治蜂瘺蟻瘺,瘰鬁惡瘡,燒灰,酒服一錢。

〖本草附方〗

“治眼睫倒刺”蝟刺、棗刺、白芷、青黛,各等分成末,隨左右吸於鼻中,口含冷水。

“治虎爪傷人”用刺蝟脂天天敷在傷口上,同時內服香油。

“治脫肛”蝟皮1斤(燒),磁石5錢(煆),桂心5錢,搗成末。每次服2錢,用米湯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