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詩作以獨特的創造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展示其民族的淳厚本質。
致拉馬丁我將《米洛依》-我的心,我的靈魂,我花朵般的青春歲月還有科羅的葡萄和綠葉-獻給一個農夫。
米斯特拉爾於美蘭尼1859年9月8日
頒獎辭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c·d·奧·威爾森我們時有耳聞,諾貝爾文學獎乃是頒給正值盛年時期的作家。因為此時正是他們創作發展的頂峰,其目的乃在保護他們免於物質生活上的困難,以確保他們擁有一個全然獨立自主的環境。
因此,在選擇介乎一個逐漸受到肯定的才能與一個已經達到他個人創作發展極致的俊彥之間,絕不會有任何的猶豫。評審委員會無權忽視一個仍保有活力的作者在歐洲的聲望,僅因他年紀已老,一個老作者的作品,通常被證實有獨特和年輕的精力。
是以,瑞典學院已將諾貝爾獎頒給蒙森和班生,表達對他們的敬意。雖然他們兩人都已經過了全盛時期。在今年諾貝爾獎提名候選人之中,學院仍然注意到一些已獲有聲名的文學界老將,希望能重新表示文學世界對一位天才的高度尊重。
瑞典學院特別考慮到兩位作者,這兩位值得獲得全額的諾貝爾獎。兩者不僅僅在詩藝上已臻至頂峰,並且在人生的旅途上亦是如此。他們一個74歲,另一個貝年輕兩歲,因此學院認為不需要耗時在討論他們同等的價值上。雖然從不同的觀點看來,學院隻頒了一年獎金的半額給予他們,果真這獎的物質價值如此減去了兩位桂冠詩人的榮譽,學院希望公開說明這個特殊的情形,認定這兩位獲獎的任何一位皆相當於獨得這個獎。
學院頒發其中之一的獎給詩人弗裏德裏克·米斯特拉爾。在他清新的詩篇靈感中,這個值得尊敬的老人仍是比我們這個時代多數的詩人要來得年輕。他的主要作品之一《隆河之歌》(loupouemodourose)不久之前才出版,時為1897年。當普萬斯詩人在1904年5月31日慶祝他們的50周年紀念日,米斯特拉爾吟唱了一首抒情詩,在神韻和活力上,絲毫不亞於他先前的作品。米斯特拉爾生於1830年9月8日。美阿諾小村(在法國南部美蘭尼)介於阿威儂和亞耳之間的半途上,他生長在這壯麗的自然環境和鄉下人當中。很快地,即對他們的工作非常熟穩。
他的父親是個出色的農人,熱愛他的信仰和先人遺留的習俗;他的母親以歌曲和出生地的傳統養育孩子的靈魂。
當他在阿威儂中學求學時,這年輕人學的荷馬和維吉爾的作品,這給他深刻的印象。他的一位教授-詩人盧曼尼鼓勵他,使他深愛普萬斯母語。依照父親的願望,米斯特拉爾在愛克斯普萬斯學院取得法律學位。在這之後,他有了自由選擇所喜愛的生涯的機遇,他很快地作了決定。他熱衷於詩作,以鄉野的方言來描繪普萬斯的美,他是第一個把這種方言提升到文學語言層次的人。
他的第一次嚐試是首長詩,定名為《普萬斯》(liprouvencaloc1852年)。之後,他這首詩的情節非常單純,一個美好而吸引人的鄉村姑娘,由於她父親的反對,不能嫁給所愛的窮年輕人。她絕望地逃離老家,前往位於隆河三角洲、卡馬格島上供奉三聖瑪利的教堂,以尋求安慰。
作者用迷人的方式描寫年輕人的愛情,用巨匠的手筆敘述米洛依如何通過科羅多石的平原;不幸的年輕女孩,在酷熱的卡馬格中暑,掙紮著到聖盒所在的教堂逝去;在那兒,三聖瑪利在她臨終前的一刻向她顯靈。
這篇作品的價值並不在於主題,或是其間想像力的發揮,不論米洛依的姿態多麼吸引人,其中的藝術乃在於對故事情節的連接貫穿手法,和在我們眼前呈現整個普萬斯的風光、記憶、古老風俗及其居民日常生活的描繪。米斯特拉爾說他隻為牧人和莊稼漢歌唱,他用荷馬式的單純做到了。他實在是偉大荷馬的私淑弟子,但絕非是奴才般的模仿。有充分的證據可以顯示他擁有個人獨特的描寫技巧。黃金的氣息對他的描述方法有許多的鼓舞。有誰能忘得了他為卡馬格白馬作的畫像,奔騰驕縱的馬、馬鬃在風中飄揚,它們似乎被海神的三叉戟馴服,現在從海神的馬車釋放出來。如果你將它們從它們喜愛的海邊草原遷provence,法國東南部之一,中世紀時以詩歌與武俠著稱。連續用了七年的時間去創作,建立了他世界性名聲的《米洛依》(mireio,1859)。
移至別處,他們終會逃逸。甚至經過好幾年的遠禺後,已們還會回到這片著名的草原來,重新聆聽海濤的聲音,用它們愉快的嘶鳴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