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東方學院——留英回憶之三(2 / 2)

成班上課的也有:軍人與銀行裏的練習生。軍人有時候一來就是一撥兒,這一撥兒分成幾組,三個學中文,兩個學日文,四個學土耳其文……既是同時來的,所以可以成班。這是最好的學生。他們都是小軍官,又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所以很有規矩,而且很用功。他們學會了一種語言,不管用得著與否,隻要考試及格,在餉銀上就有好處。據說會一種語言的,可以每年多關一百鎊錢。他們在英國學一年中文,然後就可以派到中國來。到了中國,他們繼續用功,而後回到英國受試驗。試驗及格便加薪俸了。我幫助考過他們,考題很不容易,言語,要能和中國人說話;文字,要能讀大報紙上的社論與新聞,和能將中國的操典與公文譯成英文。學中文的如是,學別種語文的也如是。厲害!英國的秘密偵探是著名的,軍隊中就有這麼多,這麼好的人才呀:和哪一國交戰,他們就有會哪一國言語文字的軍官。我認得一個年輕的軍官,他已考及格過四種言語的初級試驗,才二十三歲!想打倒帝國主義麼,啊,得先充實自己的學問與知識,否則喊啞了嗓子隻有自己難受而已。

最壞的學生是銀行的練習生們。這些都是中等人家的子弟——不然也進不到銀行去——可是沒有軍人那樣的規矩與紀律,他們來學語言,隻為馬馬虎虎混個資格,考試一過,馬上就把“你有錢,我吃飯,”忘掉。考試及格,他們就有被調用到東方來的希望,隻是希望,並不保準。即使真被派遣到東方來,如新加坡,香港,上海,等處,他們早知道滿可以不說一句東方語言而把事全辦了。他們是來到這個學院預備資格,不是預備言語,所以不好好的學習。教員們都不喜歡教他們,他們也看不起教員,特別是外國教員。沒有比英國中等人家的二十上下歲的少年再討厭的了,他們有英國人一切的討厭,而英國人所有的好處他們還沒有學到,因為他們是正在剛要由孩子變成大人的時候,所以比大人更討厭。

班次這麼多,功課這麼複雜,不能不算是累活了。可是有一樣好處:

他們排功課表總設法使每個教員空閑半天。星期六下午照例沒有課,再加上每周當中休息半天,合起來每一星期就有兩天的休息。再說呢,一年分為三學期,每學期隻上十個星期的課,一年倒可以有五個月的假日,還算不壞。不過,假期中可還有學生願意上課;學生願意,先生自然也得願意,所以我不能在假期中一氣離開倫敦許多天。這可也有好處,假期中上課,學費便歸先生要。學院裏有個很不錯的圖書館,專藏關於東方學術的書籍,樓上還有些中國書。學生在上課前,下課後,不是在休息室裏,便是到圖書館去,因為此外別無去處。這裏沒有運動場等等的設備,學生們隻好到圖書館去看書,或在休息室裏吸煙,沒別的事可作。學生既多數的是一人一班,而且上課的時間不同,所以不會有什麼團體與運動。每一學期至多也不過有一次茶話會而已。這個會總是在圖書館裏開,全校的人都被約請。沒有演說,沒有任何儀式,隻有茶點,隨意的吃。在開這個會的時候,學生才有彼此接談的機會,老幼男女聚在一起,一邊吃茶一邊談話。這才看出來,學生並不少;平日一個人一班,此刻才看到成群的學生。

假期內,學院裏清靜極了,隻有圖書館還開著,讀書的人可也並不甚多。我的《老張的哲學》,《趙子曰》,與《二馬》,大部分是在這裏寫的,因為這裏清靜啊。那時候,學院是在倫敦城裏。四外有好幾個火車站,按說必定很亂,可是在學院裏並聽不到什麼聲音。圖書館靠街,可是正對著一塊空地,有些花木,像個小公園。讀完了書,到這個小公園去坐一下,倒也方便。現在,據說這個學院已搬到大學裏去,圖書館與課室——一個友人來信這麼說——相距很遠,所以館裏更清靜了。哼,希望多喒有機會再到倫敦去,再在這圖書館裏寫上兩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