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載歌載舞的戰爭——虎鈕錞於(1 / 3)

地震後的驚現

20世紀20年代的一天,日本關東地區像往常一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突然,一向沉穩的大地瞬間暴躁起來,伴隨著一陣轟轟隆隆的響聲,大地開始劇烈的上下抖動起來——地震來了。人們呼喊著四處逃竄。一排排簡易的木屋經受不住這樣的震顫,開始搖晃、倒塌。這就是著名的日本關東地震。

虎鈕錞於

這次地震引起的大火燒毀了東京地區的大部分房屋,位於東京上野公園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雖然幸存了下來,但損失慘重。

地震後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百廢待興,人們對於毀於地震的文物扼腕,同時也對幸存的文物進行清理、整修。一日,博物館的文物保管員正在庫房清理收藏的中國文物——巧妙傳神的書畫、精致玲瓏的玉器、色彩絢麗的瓷器以及古樸厚重的青銅器,蔚為大觀的藏品令保管員目不暇接、驚歎不已。正在這時,一名文物保管員雙手抱著一隻大箱子走了進來。他把箱子打開,裏麵是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件青銅器橢圓盤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縮,作橢圓柱形,中空,頂部中央鑄有一隻老虎,虎的耳目清晰,張口露齒,尾巴微翹,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這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剛剛征集來的一件中國青銅器文物。幾個保管員看著這件青銅器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原來,此時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時值地震後的重修階段,這裏的所有文物都要重新登記造冊。那麼,這件奇怪的青銅器到底應該歸屬於哪一類呢?是盛酒器?貯貝器?還是中國古代用來罩住人頭的一種刑具呢?種種推測似乎都有合理之處,都有可能成為正確的答案,但是,哪個才是最終的答案呢?這一問題,成為了東京國立博物館長時間以來的一個謎團。也許,人們應當想到要回到這件文物的故鄉中去尋找答案。

20多年後的1949年,在中國的湘西、重慶等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造型相仿的青銅器。經我國專家鑒定,這些青銅器並不是中原地區的器物。那麼他們的家鄉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關於它的故事還要從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說起。

載歌載舞勝兵戎

大約四千年前,在今天中國的四川、湖北一帶,有一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的國家——巴國。巴國的東麵是強大的楚國,北麵是雄踞關中的秦國。秦楚兩國都是當時非常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們都想吞並巴國,以擴充自己的實力。麵對即將到來的戰事,巴國上下人心惶惶。然而,麵對如此緊要的關頭,巴國的首領卻似乎無動於衷,依舊夜夜笙歌,吟詩作樂,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難道說,並不強大的巴國首領有什麼出奇製勝的法寶?

花開並蒂,各表一枝,再說這邊的楚國首領。這楚王是個疑心非常重的人,他覺得巴國首領的舉動十分的怪異、蹊蹺,便派親信潛伏到巴國去察看動靜、打探虛實。其結果一如之前所見——一連幾天巴國上下非但沒有一絲演兵屯糧的跡象,巴國的首領還依舊是那樣的貪戀酒色,一副荒淫無道的樣子。而巴國的百姓背地裏卻是怨聲載道,咒罵首領是一個無德無能的人。密探回到楚國將這一情況告知楚王,楚王聽後十分高興,並且也放下了戒心。

然而,令楚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巴國首領酒肉淫樂的同時,巴國的手工匠們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就是要連日趕製一批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批青銅器每一隻都是橢圓盤首,頂部中央還鑄有一隻虎形裝飾物,那虎形裝飾呲牙咧嘴、橫眉豎眼,使人見之生畏,不寒而栗。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虎鈕錞於。一個月後,1000隻虎鈕錞於全部製作完畢。與此同時,巴國的首領也收到了楚王的檄文。

終於,到了巴楚兩國正式交戰的日子。兩軍來到約定的地點,遠遠望去,楚國的軍隊浩浩蕩蕩,烽煙四起。依據這一形勢,似乎楚國勝券在握了。就當楚軍統帥暗自欣喜的時候,突然間,平地一聲驚雷,響聲動徹天地。隻見巴國的大軍在戰場上迅速移動,接著,千餘巴國士兵開始用力敲擊一種神秘的樂器。在這種樂器的伴奏下,巴國人,在戰場上載歌載舞,聲勢震天。並且,軍隊還能根據這件樂器發出的不同聲響而進退、變換陣型,再伴以腳步節奏聲、口中吼叫聲,組成節奏強烈的混合聲響。楚國的大軍聽到巴國軍隊中發出的這種奇怪而又震撼的聲響,氣勢大減。而巴國人卻一鼓作氣,勢如破竹。這種兼有巫術和鼓舞士氣等多重作用的能震懾敵人的戰舞和音樂,使得巴國人最終在戰場上擊退了楚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巴國官兵在戰場上使用的這種神秘的樂器就是錞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