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要刻畫出一個具有迷人魅力的女性。文章開篇便點出“l女士是我們全班男女同學所最敬愛的一個人”。接下來,便向讀者細細講述l女士的一些細碎小事。她“在同學中間,疏通調停,排難解紛”,她“態度坦白,判斷公允”,她被校長稱讚是“有和男人一樣的思路”。這些都粗略將l女士的剪影勾勒下來,一目了然,正是承接為全班同學所“最敬愛”而來。冰心用白描的手法,毫不費力的將l女士呈現出來,她的豪爽,敏捷,一呼百應,善解人意而又事業卓越的“領袖”氣質,都深入人心。冰心用“我”來烘托出l女士身上“雄性”魅力的一麵,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正因著這種魅力的展現,連我也有下輩子情願“做一個女人”,一個“像你這樣的女人”的感慨。

小說詳細講到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是我因病轉係。l大姐不僅第一時間“安慰”我,還“實際的替我決定要轉那一個係”。在我轉係後不忘“殷勤的查問我的功課”,“索讀我的作品”,“鼓勵我要多讀多寫”,也是因著她的鼓勵,我化“傷心”為“勇氣”,在轉變的關鍵時候,沒有做一個“頹廢而不振作的人”。即便是工作之後,她也不忘催促我“這都是你寫作的材料,快好好的記下吧”。如此一個有情有義的大姐形象躍然眼前,令人無不為之欽佩。另一件便是抗戰前返校參加聯歡會。冰心通過寫眾人對l大姐的調侃,從側麵反應l大姐深受眾人愛戴的事實。

小說結尾,l大姐來到抗戰後方,換上軍裝,用“敏捷矯健的雙手,又接下了成千累百的中華民族的孩童。”l大姐此時已不僅僅是“活”著,而是“生”著。她在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一個民族。她“不但接引他們出世,還指導他們的父母,在有限的食物裏,找出無限的滋養料。”冰心用這樣一句話將l大姐的人格升華到一個無邊界的疆域。她將她的愛,融入了中華民族如火如荼的抗戰中。

在《關於女人·後記》中,冰心說:“上帝創造她,就是叫她來愛,來維持這個世界”。l大姐不正是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愛和維持世界中嗎?難怪冰心要深深感慨“她就這樣‘無我’的無條件的愛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不禁為她肅然起敬。

冰心宣揚的愛,無論是對自然,對生活,對友人,對母親還是對國家,都能讓人感受到無限溫情。她往往不單一寫一種愛,而是在字裏行間將所有這些愛互相包容,融為一體。她愛友人,亦愛國,因著友人愛國而更愛友人,也更愛國。她創造出的充滿愛的世界,為我們的心靈播灑著更多的愛和希望。

我們太太的客廳

時間是一個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溫煦而光明。地點是我們太太的客廳。所謂太太的客廳,當然指著我們的先生也有他的客廳,不過客人們少在那裏聚會,從略。

我們的太太自己以為,她的客人們也以為她是當時當地的一個“沙龍”的主人。當時當地的藝術家,詩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閑的下午,想喝一杯濃茶,或咖啡,想抽幾根好煙,想坐坐溫軟的沙發,想見見朋友,想有一個明眸皓齒能說會道的人兒,陪著他們談笑,便不須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車,把自己送到我們太太的客廳裏來。在這裏,各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想望的一切。

正對著客廳的門,是一個半圓式的廊廡,上半截滿嵌著玻璃,掛著淡黃色的軟紗簾子。窗外正開著深紫色的一樹丁香,窗內掛著一隻銅絲籠子,關著一隻玲瓏跳唱的金絲雀。陽光從紫雲中穿著淡黃紗浪進來,清脆的鳥聲在中間流囀,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綃之中的那般波動,軟豔!窗下放著一個小小書桌,桌前一張轉椅,桌上一大片厚玻璃,罩著一張我們太太自己畫的花鳥。此外桌上就是一隻大墨碗,白磁筆筒插著幾管筆,旁邊放著幾卷白紙。

牆上疏疏落落的掛著幾個鏡框子,大多數的倒都是我們太太自己的畫像和照片。無疑的,我們的太太是當時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歲時候尤其嫩豔!相片中就有幾張是青春時代的留痕。有一張正對著沙發,客人一坐下就會對著凝睇的,活人一般大小,幾乎蓋滿半壁,是我們的太太,斜坐在層階之上,回眸含笑,階旁橫伸出一大枝桃花,鬢雲,眼波,巾痕,衣褶,無一處不表現出處女的嬌情。我們的太太說,這是由一張六寸的小影放大的,那時她還是個中學生。書架子上立著一個法國雕刻家替我們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著身子,微側著頭。對麵一個橢圓形的鏡框,正嵌著一個橢圓形的臉,橫波入鬢,眉尖若蹙,使人一看到,就會想起“長眉滿鏡愁”的詩句。書架旁邊還有我們的太太同她小女兒的一張畫像,四隻大小的玉臂互相抱著頸項,一樣的笑靨,一樣的眼神,也會使人想起一幅歐洲名畫。此外還有戲裝的,新娘裝的種種照片,都是太太一個人的——我們的太太是很少同先生一塊兒照相,至少是我們沒有看見。我們的先生自然不能同太太擺在一起,他在客人的眼中,至少是猥瑣,是市俗。誰能看見我們的太太不歎一口驚慕的氣,誰又能看見我們的先生,不抽一口厭煩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