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蕩平天下路(七)(2 / 3)

基本上這段時間,潼關的大小事務,都是按方威的意見來做定奪的。

所以他的話最能代表大多數將軍的意見,也最能影響諸將對時局的看法。

方威大聲言道:

“在下冒昧率先發言,觀點正確與否,敬請大家海涵。

“剛才王帥說過,每人所說之言,概不論對錯,隻說心中真實所想,在下就把我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以供大家參考。

“在下以為,當今大秦帝國的所做所行,委實太寒人心:將士用命在外,反而受到無端猜疑,稍有差池就會全家遭殃。

“連株政策,令人恐怖。

“整個帝國上層,陰陽顛倒,正邪不分,良善不辨。

“正義受抑,忠良被壓。

“小人當權,虎狼成性;無能之輩,身居高位;

“魑魅魍魎,極盡風光。貪婪豺狼,高居廟堂。

“忠義之士,不被誅戮,就是放逐。

“霧霾遮陽,塵囂日上,天地蒼茫,不見光亮。

“今幸得陳兄弟與項將軍高舉義旗,為民請命,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實乃民心所向。

“如今陳兄弟到此,實是在指明路與我們,莫如趁此良機,棄暗投明,獻關於大楚,隨陳、項二位義士高舉義旗,以建新的宏偉大業!”

方威一席話,說出了諸人心中想說之言,他話音一落,立即引起一片叫好聲。

王世勳仍麵色平靜,波瀾不驚,見大夥都無與義軍交戰的意願,他亦不反對什麼,隻是淡淡的說道:

“諸位想過沒有,一旦我們這裏有什麼風吹草動,哪怕有一丁點的不利於秦帝國的言行舉止,就有可能被帝國的奸細稟報給上層,我們整個家族就要遭殃。

“我們個人生死事小,如果累及家人和族人,那就是千秋罪人,我們還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

“時也,勢也。如今之勢,已令我們別無選擇,唯有一死,落個忠烈之名,以換得整個宗族人之性命。

“我王世勳也非是那種冥頑不化,不識時務,不通情理之人,明知是不可為之事,偏偏要一條道走到黑,實屬是無奈之舉,迫不得已的選擇。

“我豈不知僅以我潼關區區五萬之眾,怎能抵擋得住陳兄弟三四十萬的精兵良將!

“縱是守得一時,但終會因勢小力微而銷聲匿跡——但我們除了一死,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如果我們宗族之人都因我之變節而被無辜屠戮,縱是我們活在世上,但一生亦是處於懊悔自責之中而不能自拔,永世不得開脫。

“這豈非是人生一大悲事!大丈夫死得其所,死我一人,超脫無數人,還有何遺憾也!”

王世勳言語雖平靜,但卻似一聲霹靂炸於眾人心坎,都低頭沉默不語。

陳遠見狀,神色莊重地對諸人道:

“今日之事,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說句實話,在下是懷著忐忑不安之心到這裏來的。

“因為先前我不知王兄手下諸將的具體心思想法,心中委實有些顧忌,沒敢貿然行事。

“如今看諸位都有歸順我大楚,共創偉業的宏大誌願,在下甚是感激於諸位的大義與高潔,令我萬般欽佩!

“你們大義之念實出於我意料之外,在下對我的料事不周而歉疚無比,請大家諒解!”

王世勳詫異地問道:“陳兄弟何出此言?猶如讓王某處於雲霧中一般,還請明言!”

他手下諸將也是對陳遠的話摸不著頭腦,不知他所言何意。

陳遠解釋道:“實不瞞王兄,在我進入潼關前,我潛伏於鹹陽城的細作,已將你家中二百多親人,安全轉移出了鹹陽。如今正分批往潼關行來,估計最近幾天就會到達這裏。

“我所慚愧者,是因不知王兄手下諸將的具體情況,而沒能把你們的家屬一同帶出鹹陽。

“不過大家放心,我大批的細作人員依舊還在京城,隻要你們的家人還有在京城的,感覺不安全者,就把他們的詳細地址寫下來,我一定保證把他們都安全地帶到潼關與你們團圓。”

“陳兄弟,秦帝國的密探多如牛毛,況且鹹陽城四麵城門把守甚嚴,你們的人是如何把人轉移出來的?”

王世勳吃驚並驚異不已,他瞪著眼睛疑惑地問道。

陳遠笑道:“以目前秦帝國官員之無能和貪婪,上行下效,我細作略施錢帛就能把他們統統擺平。

“毫不誇張地說,在鹹陽沒有我細作辦不成的事。鹹陽城四門,猶如為我們所開一樣,能自由自在,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地自由出入。”

王世勳歎道:“秦帝國已腐朽至此,焉有不敗亡之理!高官貪腐墮落,下層自私自利。

“繩貪蠅腐,追逐錢財不擇手段,再大的軀體也經不起這些蛀蟲的浸蝕,早晚會轟然倒塌!”

他說後嗟歎不止,嗟歎連連。

見事已至此,人家已仁至義盡,做事讓人無話可說,自己再不識抬舉,就有點太不近人情了。

他對手下諸將道:“陳兄弟話已說到極致,事已做到極義,我王世勳再無話可說,願和大家一起歸順大楚。請諸位速速把你們家人的地址、姓名寫下來,交與陳兄弟,好讓他統籌安排。”

在鹹陽有親人的將軍,於是就把他們的詳細情況,都寫下來交與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