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抽搐症
手足抽搐症是因維生素D缺乏,以致血鈣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發生驚厥和手足抽搐等症狀。本病症多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兒及人工喂養兒及早產兒,冬末春初最易發病。患兒驚厥每天發作數次及數十次,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貼近掌心,呈強直狀;足趾強直彎曲向足心。嚴重者可因喉頭肌肉痙攣而出現喉鳴、呼吸困難與紫紺。患兒如不伴有感染,一般均不發熱,還可有夜驚、夜啼、多汗、不安等拘樓病早期表現。乳母及嬰兒應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注意哺乳母親的飲食要營養豐富,嬰兒要及時添加輔助食品。嬰兒出生後1個月要口服魚肝油滴劑,並口服鈣劑。
可選用的西藥有:
(1)鎮靜劑:驚厥及喉痙攣時應迅速止痙,可選用:①地西泮(安定):每次按每千克體重用藥0.2毫克,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②苯巴比妥:每次按每千克體重用藥2毫克~4毫克,肌肉注射。③複方冬眠靈:每次按每幹克體重用藥各1毫克,肌肉注射。④10%水合氯醛:每次按每千克體重用藥0.5毫升,保留灌腸。
(2)鈣劑:補充鈣劑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關鍵。驚厥及喉痙攣時應迅速止痙,可選用注射鈣劑,在注射的同時,可口服給藥。①10%葡萄糖酸鈣:每次10毫升,靜脈注射時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釋1倍,然後緩慢靜脈注射,每分鍾不超過2毫升。或用本品10毫升分兩側肌肉注射。新生兒劑量減半。②口服鈣劑:在注射的同時,可口服10%氯化鈣5毫升~10毫升,一日3次,首劑加倍;服用1周後改用乳酸鈣或碳酸鈣,每日口服1克~15克。
(3)維生素D2:一般在驚厥停止後2~3日開始每日口服0.05毫克~0.125毫克(2000單位~5000單位),連用1個月後改用預防量每日口服0.01毫克(400單位)。
(4)硫酸鎂:常規用鈣劑治療無效或疑有低鎂時,每次按每千克體重用25%硫酸鎂0.2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時用藥1次,連用3~4次。
小兒夏季熱
小兒夏季熱為嬰幼兒特有的熱性病,表現為夏季長期發熱不退、口渴多飲、多尿、汗閉或少汗等症,多發生於5歲下的幼兒,尤以6~24個月的小兒為多見,發病與氣候炎熱密切相關,自盛夏起發熱,可持續1~3個月。由於小兒對體溫的調節機能差,故預防本症的發生,就在於增強小兒體質,改善居住條件,特別是在集體兒童機構,更要注意住室的通風、涼爽,不要過於擁擠。本病預後良好,但如果持久發熱,身體抵抗力低下,容易造成各種並發症,因此需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注意營養和護理,防止並發症。
本病症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應以支持療法和防止並發症發生為主。口渴時給服淡鹽開水。體溫過高或煩躁不安時可給予鎮靜劑和退熱藥。不可長期濫用抗生素,特別是口服抗生素,以免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症是指小兒白天或夜間反複有不隨意的排尿,尤以夜間多見,故又稱為夜尿症。凡是自幼從未能於睡眠中控製排尿者稱為原發性遺尿症:如果患兒出生後有一段時間已能控製排尿,而後又出現遺尿症者則為繼發性遺尿症。小兒遺尿症多數為功能性的,少數為器質性的,如尿路病變、燒蟲病、脊柱裂等。精神因素為功能性遺尿症最常見的原因。本病以教育鼓勵為主,使患兒樹立能治愈的信心,而不應斥責,以免患兒精神緊張。白天遺尿者可試行逐漸延長排尿間隔時間的訓練,間隔時間的長短應與小兒的年齡和生理狀態相適應。白天排尿控製訓練完成後再進行夜間的訓練。晚間要控製飲水量,睡前排尿一次,夜間在病兒經常遺尿的時間喚醒排尿,每夜1~2次,或根據間隔時間喚醒,獲得效果後再將時間逐漸延長。藥物治療的目的為幫助患兒建立大腦的警覺性,使其在有尿意時覺醒。
可選用的西藥有:
(1)丙米嗪:用於睡眠時對膀胱充盈不敏感的患兒尤為有效。體重在25千克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125毫克,體重在25千克以上的兒童每次服用25毫克,臨睡前1小時口服。一般1~2周即可見效,服藥以不超過8周為宜。
(2)氯酯醒(遺尿丁):用於睡眠過熟的患兒,每次服用60毫克~100毫克,睡前口服。如果有效可連服數月。
(3)呱醋甲酯(利他林):每次5毫克~10毫克,睡前口服。
(4)苯甲酸鈉咖啡因:每次按每千克體重用藥6毫克~12毫克,睡前口服。
(5)雄性激素:①苯丙酸諾龍:每次肌肉注射10毫克~125毫克,每隔3日用藥1次,連用2~3次。②丙酸睾酮:每次肌肉注射10毫克~12.5毫克,每隔3日用藥1次,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