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腎髒病的一般知識
腎髒的結構
腎髒在腹部後壁的上方,位於脊柱兩側,左右各一,緊貼腹後壁,形狀似蠶豆,俗稱“腰子”。外觀表麵光滑,呈紅褐色。
腎髒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每個腎平均重量為120~50克。腎髒由外層深紅色的皮質和內層淺色的髓質構成,它能生成尿並由輸尿管送到膀胱,然後再排出體外,所以泌尿係統由腎髒、輸尿管、膀胱、尿道所構成,腎髒則是泌尿係統的主要器官。
在腎髒的切麵上,可見皮質包繞髓質,並伸展進入髓質內,形成腎柱。髓質由十幾個錐體構成,錐體的尖端稱為腎乳頭,伸人腎小盞。每個乳頭有許多乳頭孔,為乳頭管的開口,形成篩區,腎內形成的尿液由此進入腎小盞。腎小盞呈漏鬥狀,每個腎小盞一般包繞一個腎乳頭,有時包繞2~3個。每個腎有7~12個腎小盞,幾個腎小盞組成一個腎大盞,幾個腎大盞集合成腎盂。腎盂在腎門附近逐漸變小,出腎門移行於輸尿管。
常見的腎髒病
常見的腎髒病有哪些
腎髒病是指原發性病和繼發性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及腎血管等疾病。其中常見的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及尿路感染等。上述各種疾病不斷發展,在後期可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
1.腎小球疾病:腎小球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病因: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多見於糖尿病性腎病、係統性紅斑狼瘡及過敏性紫癜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病因有: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瘧原蟲引起的腎炎,內源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反應性腎小球腎炎,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均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腎小球病變。
分型:腎小球疾病不是單獨的一種病,而是一組疾病。根據它們的臨床表現及理化檢查結果,可分為多種類型。這些分型對擬訂治療計劃,判斷預後和分析療效等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首先將腎小球疾病分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又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理化檢查特點分為五類:①急性腎小球腎炎。②急進型腎炎。③慢性腎小球腎炎,包括普通型、高血壓型、急性發作型。④腎病綜合征,分為工型和Ⅱ型。⑤隱匿性腎炎。
2.腎盂腎炎:腎盂腎炎在尿路感染中為上尿道感染。大腸杆菌為主要致病菌。腎盂腎炎的易感因素是多方麵的,主要因素與感染有關。
病因:
(1)由於女性尿道短,細菌容易侵入,感染機會多,故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8~10倍。
(2)女性尿道口有大腸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
(3)妊娠婦女雌激素分泌增多,輸尿管張力降低,蠕動減弱,導致尿路不暢,尿液反流的發生率較高,故妊娠期的尿路感染,多數為腎盂腎炎。腎盂腎炎多由膀胱炎上行感染所致,尤其膀胱一輸尿管反流,是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
(4)膀胱炎如未能及時或充分地治療,有30%~50%可上行引起腎盂腎炎。
(5)尿路梗阻,如尿路結石、腫瘤、狹窄、前列腺肥大及神經源性膀胱炎等,致使尿流不暢,局部抗菌能力降低,促使感染及壓力增高,是腎盂腎炎的重要誘因。尿路梗阻者約60%並發腎盂腎炎。
(6)腎實質病變,如腎小球腎炎、腎囊腫、腎腫瘤及慢性腎小管一間質性腎髒病,可使腎髒局部抗菌能力減退,易並發腎盂腎炎。
(7)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長期低血鉀、心力衰竭及許多慢性消耗性疾病易並發腎盂腎炎。
有學者認為,除上行感染外,腎盂腎炎還可經血行和淋巴管及附近髒器直接感染,與免疫也有一定關係。
分型:腎盂腎炎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腎髒病的常見臨床表現
1.腰痛
患者自覺腰部脹痛,可為單側性或雙側性,腰痛多持續存在,病者擔心是否病情加重了,思想上顧慮重重。腰痛可見於多種疾病,而腎髒病引起的腰痛性質多為酸痛或鈍痛。原因為:①腎包膜、腎盂和輸尿管遭受刺激或使其張力增大,從而引起內髒神經痛。②腎髒或腎周圍病變侵犯局部肌肉和皮膚時,則出現軀體神經痛。③腎髒病變時,由於腎包膜或腎盂的牽拉,或病變侵犯局部神經所致。④腎實質或腎周圍發生化膿性炎症時,可出現內髒神經痛與軀體神經痛,在體檢時,脊肋角,特別是肋腰點有壓痛及叩擊痛。
腰痛是腎髒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中醫認為“腰為腎之腑”,說明腰痛與腎髒的關係非常密切。古代文獻指出:“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備矣。”指出了腎虛腰痛的特點。腰痛的主要病機為:
(1)感受寒濕:由於久居冷濕環境,衣著濕冷,身勞汗出等,都可感受寒濕之邪。寒邪凝斂收引,致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因而發生腰痛。
(2)感受濕熱: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蓄積日久,鬱而化熱,感受其邪,阻遏經脈,而發為腰痛。
(3)腎虛虧損:多因久病腎虛,腎之精氣無以濡養經脈,而引起腰痛。其痛勢綿綿,遇勞而甚,反複發作,多見於虛證、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