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脾腎不足,不能行水化氣,濕熱鬱阻,水道不暢,本湯以健脾腎,利水道為主。湯中玉米又叫玉蜀黍、包米,本湯玉米全條使用,包括有玉米粒、玉米軸、玉米須。玉米性味甘平,分別有健脾益胃、健脾利濕、利尿瀉熱的作用,其中玉米須含有脂肪油、揮發油、樹膠樣物質、樹脂、苦味糖甙、皂甙、維生素(C、K)、穀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嶺南采藥錄》說它能“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蚌肉性味甘鹹寒,功能滋陰清熱。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本草再新》說它能
“治肝熱、腎衰”。合用為湯,共日益脾腎,利小便,通淋排石之功,並能平肝泄熱而降血壓,益陰滋液而止渴飲,利膽退黃而除黃疸。
蚌肉燉老鴨
材料蚌肉60克,老鴨肉150克,生薑兩片。
做法將蚌肉洗淨,老鴨肉洗淨切塊,生薑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用文火燉兩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補腎,行水除煩。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屬肝腎陰虧、陰虛內熱者,症見麵熱潮紅、眩暈頭痛、煩熱失眠、腰酸乏力,或有遺泄,或有水腫等。
注腎病日久損及肝,肝腎陰虧則陰虛火旺,虛火內擾,本湯滋補陰液之不足,清降虛火之上炎。其中蚌肉性味甘鹹寒,功能滋陰清熱除煩。含有多量的磷酸鹽類和醇類。老鴨性味甘溫,功能滋陰養血,益腎行水,是性溫而不燥,滋陰而不滯之滋補食品。《食物本草備考》說它能“補虛乏,除客熱,和髒腑,利水道”。生薑性味辛溫,功能健胃散水濕。合用成湯,可奏滋腎陰、除虛熱之功。
注意本湯老鴨改用野鴨(即蜆鴨)則行水解毒、消腫之力更佳。
粟米雞茸羹
材料粟米、雞肉各100克,冬菇4個,馬蹄粉少量。
做法將粟米洗淨,冬菇洗淨切細粒,雞肉洗淨切粒。把粟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熟,放入冬菇粒、雞肉粒,煮沸後調味,拌入馬蹄粉水,煮成稀糊狀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益腎健脾,瀉熱利尿。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屬脾胃兩虛者,症見麵色咣白,食少乏力,肢體疲倦,腰膝酸軟,小便不利,時有浮腫,或煩熱渴飲等。
注脾腎兩虛則水濕內停,本就調補脾腎、利水祛濕。其中粟米即小米,為禾本科粟的種仁,性味甘鹹涼,功能和中益腎、除熱。含有脂肪、蛋白氮、灰分、澱粉、還原糖等。《日用本草》說它能“和申益氣,止痢,治消渴,利小便”。冬菇性味甘平,功能益胃氣。《現代實用中藥》說它“為補償維生素D的要劑……治貧血”。雞肉性味甘溫,功能健脾益氣,補精添髓。
馬蹄粉即荸薺粉,性味甘寒,功能瀉熱生津。合用為羹,共奏平補脾腎、利尿瀉熱之功。
注意綜觀本湯仍稍偏於涼,腎病腎陽虛衰者不宜食用本品。
海參鴨肉湯
材料老鴨肉150克,海參30克,生薑2片,蔥1根。
做法將生薑洗淨,蔥去須洗淨切段,鴨肉洗淨切片,海參水發後洗淨切薄片。油鹽起鍋,放清水適量,煮沸後放鴨肉、海參,先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1小時,放生薑、蔥煮沸,調味湯即可。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補肝腎,滋陰液。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及肝腎陰虛者,症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口幹咽燥或五心煩熱等。
注腎中真陰不足,水不涵木,則肝腎不足,陰虛陽亢,本湯滋養肝腎陰液。湯中老鴨性味甘溫,功能滋陰補血。海參性味鹹溫,功能補益腎精,滋陰養血。與老鴨雖同屬溫,但兩者均屬溫而不燥,溫潤益陰的滋養食品。生薑、蔥性味辛溫,功能健胃醒脾,有利於吸收。合用成湯,共奏滋補肝腎、益陰平陽之功。
注意急性腎炎及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和腎炎後期腎功能減退時不宜用本湯。
火腿蛋花湯
材料火腿肉60克,雞蛋1個,榨菜24克。
做法將火腿肉洗淨,放沸水中燙過,切絲;榨菜洗淨切絲;雞蛋去殼,加調味料打勻。先將清水適量煮沸,放入火腿、榨菜煮5分鍾,放雞蛋人沸湯中,並不斷攪拌,煮沸即可。隨量飲用或佐餐。
功效補腎健脾,益精養血。
適應證適用於腎病日久屬脾腎不足者,症見腎虛腰膝乏力、小便頻數、耳鳴、口渴,或遺精遺尿、脾虛食少體倦,或輕度浮腫,或便溏腹脹。
注脾腎不足則運化失司,主水無權,腎腑空虛。本湯能補脾腎、益精血,其中火腿由豬腿醃製而成,性味鹹甘平,功能益腎健脾開胃。《隨息居飲食譜》說它能“補脾開胃,滋腎生津,益氣血,充精髓”。雞蛋性味甘平,功能補脾養血,調養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