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女性的貼心朋友——紅花(1 / 2)

紅花這個藥,在我國起始於唐代,據說是張騫去西域得到了紅花種子後才傳入中國,那時候又稱紅藍花、黃藍等名;現在有草紅花、刺紅花等別名。紅花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是它的花(實際主要是管狀的花冠)。目前,紅花都是栽培品,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紅花作為藥材與飲片是一樣的,沒有特殊加工。紅花商品(藥材與飲片)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冠),長約1.5厘米。花冠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部細長,上部3裂,雄蕊5,花藥黃色,聚合成筒狀。質柔軟,微有香氣,味微苦。花浸水中,水被染成金黃色。

紅花一般於4~6月份(因地區氣候差異而不同)花正開放、花瓣由黃變紅時擇晴天早晨露水未幹時采摘(因頭狀花序的總苞片頂端是尖刺,故隻能采摘),晾幹或在弱陽光下曬幹,不能強陽光曝曬。紅花因開花次序不同,常連續采收多次,第一、二次采收者為“頭水花”,較長、大,質量亦較好;第三、四次采者為“二、三水花”,花較短,常帶白蕊(子房),質量較次。采收幹燥後的紅花就是藥材。

紅花因產地不同又有很多名稱,河南產者稱懷紅花,四川產者稱川紅花,雲南產者稱雲紅花,浙江產者稱杜紅花,新疆產者稱新疆紅花。一般認為河南封丘、延津所產紅花質量最佳,為地道藥材;而產量最高的地區是新疆。

(1)懷紅花:花瓣較長大,色深紅,少有黃色雄蕊。香氣較濃,質地柔軟。

(2)川紅花:花瓣不及懷紅花長、大、色深,偶見雄蕊;偶有殘存苞片針刺,少數質量次者夾有條形膜質白色的苞片。

(3)雲紅花:色淡、紅黃色。

(4)杜紅花:頭水花和懷紅花較為接近,但色較淡;二、三水花短而質硬,黃色雄蕊較多。

活血通經,婦科良藥

紅花味辛,性溫。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古代醫藥書籍中還記載,紅花多用則破血,少用養血。

《養屙漫筆》雲:新昌徐氏婦,病產運(昏厥)已死,但胸膈微熱。有名醫陸氏曰:血悶也。得紅花數十斤,乃可活。遂亟購得,以大鍋煮湯,盛三桶於窗格下,將病婦寢其上熏之,湯冷再加。有頃指動,半日乃蘇。按此亦得唐許胤宗以黃芪湯熏柳太後風病之法也。

現在紅花主要用於以下病證。

1.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紅花是婦科常用要藥,常與一些養血活血藥如當歸、川芎、桃仁等協同合用。治痛經,可單味水煎服;治閉經,可配伍當歸、赤芍、桃仁等藥;治產後腹痛,可配伍蒲黃、牡丹皮、五靈脂等。

2.胸痹心痛——治冠心病心絞痛,常與瓜蔞、桂枝、三七、丹參等配用。

3.血瘀腹痛、脅痛——治各種腹痛,包括肝病的脅痛,常與桃仁、柴胡、鬱金、川芎等配用。

4.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常與乳香、沒藥、蘇木等合用。

5.風濕腰腿痛——常與祛風濕藥一起用。

6.癥瘕積聚——癥瘕積聚即是一些腫塊,常與一些活血、破血、破氣藥同用,如三棱、莪術、青皮、香附等。

7.瘡癰腫毒——常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

8.熱病煩躁神昏,心悸失眠——常與生地、玄參、黃連、竹葉等配用;治心悸失眠者,可與柏子仁、酸棗仁、丹參等同用。

紅花治病方

1.紅藍花酒(《金匱要略》)——單一味紅花(約10克)與酒煎服。用於治療婦女痛經。

2.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9克,地黃9克,白芍15克,川芎5克。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用於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等。

3.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9克,生地黃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殼6克,甘草3克。水煎服。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胸中瘀血,血行不暢,胸痛、脅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等。

4.紅花山楂酒(《百病飲食自療》)——紅花15克,山楂30克,白酒250毫升。將藥物浸酒7天,即可飲用。用於婦女經來量少,紫黑有塊,小腹脹痛等。

紅花效驗方

1.紅花搗汁飲(《廣利方》)——鮮紅花搗,絞取汁(要適當加些清水一起搗,否則搗不出汁來),取汁服,以愈為度。用於治療喉痹壅塞不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