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作為藥品應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曆史,《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補養的上品。杜仲這一藥名的來源,以及思仲、思仙等別名有著美好的傳說。據稱過去有一個叫杜仲的人吃了這個藥(指杜仲)而成仙得道,故把這種藥叫杜仲。思仲,是思念杜仲;思仙,是思念杜仲這個人成仙。
杜仲主要以樹皮入藥,葉和嫩芽也可藥用和食用。
市場上最常見的杜仲
杜仲藥材商品一般根據材質的大小分為4級。
杜仲藥材——呈扁平的板片或兩邊稍向內卷的塊片,大小不一,厚3~7毫米;外表麵淡棕或灰褐色,易折斷,斷麵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一般可拉至1厘米以上才斷。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感。
杜仲飲片——將杜仲藥材切成1~1.5厘米的小方塊或橫切絲條狀。
炒杜仲片——用鹽水作輔料,將上述的生杜仲片炒成焦黑色或灰棕色,斷麵白絲易斷,略有鹹味。鹽杜仲有時稱杜仲炭。
在前些年,杜仲有幾種偽品,現在由於杜仲大量種植,商品已完全能滿足需要,所以偽品已極少見到。前些年在不正規的藥材商品市場見到幾種偽品,其共同特點是:莖皮或根皮亦具有銀白色絲狀物,但很少,撕開皮部,絲狀物極易斷開。而正品杜仲皮部銀白色絲狀物量多,極稠密,撕開皮部拉至1厘米以上方可斷絲。易分別。
強壯腰身,治療習慣性流產
據記載,有一名叫龐元英的人說:一少年新娶,後得腳軟病,且疼甚,醫作腳氣治無效。路過走訪郎中診治,用杜仲一味,切成片段,每以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另一名醫生接著評論說:此(指腳軟病)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則為效容易矣!這一病例記載說明,杜仲治療腎虧引起的腰腿痿軟無力及疼痛者,確實療效卓著。
杜仲味甘,性溫,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是保健身體、強壯腰腿的重要藥物。《神農本草經》記載:堅筋骨,強誌,補中益精氣,治腰膝除陰下濕癢。久服,輕身耐老。其他一些著名醫藥著作還記載:杜仲治腳中酸疼,不欲踐地;治腎勞,腎冷,腰脊攣,腰不利等。現在主要用於:
1.腎虛腰痛——表現久病腰痛腰酸,足膝痿弱無力。常與補骨脂、胡桃肉等配用。
2.風濕腰痛、婦女經期腰痛、外傷腰痛等腰痛——風濕腰痛,常與獨活、桑寄生、防風等配用;婦女經期腰痛,常與山茱萸、菟絲子、鹿茸、五加皮等配用;外傷腰痛,常與紅花、川芎、芍藥、三七等配用。
3.婦女孕後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常與桑寄生、持續、阿膠、菟絲子等配伍。
4.陰下濕癢——常與蛇床子、鹿角霜、補骨脂等配用。
杜仲治病方
1.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薑炒杜仲500克,酒炒補骨脂500克,核桃仁20個(200克)。共研細末,以蒜搗膏50克,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溫酒服20丸。用於腎氣虛弱,或因風寒乘之,腰痛似折,俯仰不利,或因勞役傷腎;或痹濕傷腰;或損墜傷腰;或氣滯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間如物重墜。
2.杜仲酒(《古今圖書集成》)——鹽炒杜仲50克,淫羊藿20克,獨活25克,懷牛膝25克,製附子25克,白酒1000毫升。將上藥粉碎,用細紗布袋盛裝紮口;將白酒倒入小壇內,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幹燥處,每日搖動數下,經約半月開封,去掉藥袋,藥酒即成。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飯前1小時溫飲10~20毫升。具有補腎溫陽,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筋骨酸軟,脘腹冷痛,及周身骨節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