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強壯腰身,治療習慣性流產的補藥——杜仲(2 / 2)

3.三味杜仲酒(《實用藥酒方》)——鹽炒杜仲60克,川芎30克,丹參60克,白酒2000毫升。將上藥粉碎,裝入布袋紮口;將白酒倒入壇中,放入藥袋,密封約半月,去渣取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具有補肝腎,強腰膝,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用於筋骨疼痛,足膝痿弱無力,小便餘瀝,腰脊酸痛。

杜仲效驗方

1.杜仲棗肉丸(《勝金方》)——炒杜仲粉碎為末,用煮棗肉(去皮、核)糊丸,如彈子大(約9克),每服1丸,糯米飲送下,每日2次。用於產後諸疾,及胎動不安。

2.杜仲牡蠣散(《肘後方》)——杜仲、牡蠣等份,共研細末,臥前服7.5克。用於病後虛汗及眠中流汗。不止再服。

3.杜仲續斷丸(《肘後方》)——炒杜仲400克,續斷100克,山藥300克。前兩味藥共粉碎為末,山藥粉碎作糊,共糊前兩味藥末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約6克),空腹米飲送下。用於習慣性流產的預防。

杜仲藥膳方

1.杜仲燜豬腰(民間方)——鹽杜仲20克,酒炒補骨脂10克,核桃仁30克,豬腰2隻,化豬油15克,生薑10克,老蒜10克,料油、醬油、精鹽適量。將鹽炒杜仲、酒炒補骨脂同放沙鍋中,加水煎2次,取液2000毫升;核桃仁用鹽水炒至黃而不焦;生薑切絲,老蒜去皮拍裂。豬腰剖開,去筋膜臊腺,洗淨切片,放於碗中,加入薑絲、料酒、醬油和精鹽,拌和均勻,醃漬均勻入味。鍋中放入化豬油,燒至八成熱,下老蒜,爆香,接著下豬腰片和核桃仁,翻炒片刻,加入藥汁,炒勻,加蓋燜至豬腰熟透,湯汁濃稠即可。具有補肝腎,壯腰膝的功效。用於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陽痿尿頻。

2.杜仲杞鶉湯(民間方)——杜仲15克,枸杞子30克,鵪鶉1隻。將杜仲鹽炒,鵪鶉開膛洗淨切塊;三種原料一起入鍋,加清水煮至鵪鶉熟透,然後加適量的薑絲、料酒、精鹽、味精等即可。喝湯吃鵪鶉肉。具有補肝腎,健筋骨,強腰膝的功效。用於腎虛腰膝酸軟或疼痛。

3.杜仲爆羊腎(《篋中方》)——杜仲15克,五味子6克,羊腎500克,調料適量。杜仲、五味子加水煎煮40分鍾去渣,再加熱濃縮成稠汁,備用。羊腎洗淨,去臊腺筋膜,切成小塊,放入碗中,加藥汁生粉拌勻;在熱油中將羊腎塊爆炒至嫩熟,加適量精鹽、醬油、黃酒,再加入蔥薑,炒片刻即可。具有補腎強腰的功效。用於腎虛體弱,長期腰痛者的食療。

選用杜仲的小竅門

選購杜仲時以皮厚,塊大,去淨粗皮,折斷絲多且扯拉較長不斷絲,內表麵暗紫色者為佳。選購時,還要注意有無發黴變質,有無雜質摻偽,還應選新產品為好。

杜仲不易生蟲,貯存時主要是防止受潮發黴,所以要充分幹燥,裝在適當容器中,放在陰涼幹燥處即可。

用量:煎劑一般用10~15克;藥膳食療可適當加大用量。取其補益的功效時,一般多用炒杜仲。

杜仲為溫補藥物,素體陰虛火旺者,如經常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心煩盜汗,幹咳少痰,大便燥結的人,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