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在宋代稱真珠,又稱蚌珠、珠等。作為藥用,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珍珠大量用於裝飾品。
珍珠是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蚌科動物三角帆蚌、褶紋冠蚌等雙殼類軟體動物的珍珠囊受刺激形成的產物。商品珍珠過去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且有大量進口,近年則主要來源於人工養殖,分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其中馬氏珍珠貝為世界上應用最早的海水珠的貝類,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的沿海廣布養殖。三角帆蚌分布於江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北等省,三角帆蚌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育珠蚌。褶紋冠蚌分布於全國各地湖泊、河溝和池塘。現在人工海水育珠主要在廣西合浦、廉江及海南島、台灣等沿海地區,以合浦所產珍珠量大質高,並以“南珠”名揚海內外。人工淡水養殖的珍珠,主產於江蘇武進;浙江寧波、諸暨、金華;湖南常德、益陽;安徽蕪湖、當塗等地。
關於珍珠,古代有書記載說:南番珠色白圓耀者為上,廣西者次之;北海珠色微青者為上,粉白、油黃者下也;西番馬價珠色青如翠者為上,其老色、夾石粉青、有油煙者下也。凡蚌聞雷則瘦。其孕珠如懷孕,故謂之珠胎。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左思賦雲:“蚌蛤珠胎,與月盈虧”是矣。這段記載,說明了兩個問題:不同地區生產的珍珠,其色澤優劣是不一樣的;其二是說蚌類能否生長珍珠,與氣候關係十分密切。
市場上最常見的珍珠
藥用珍珠一般都是養殖品。珍珠用火燒之,有爆裂聲,裂片為銀灰色小片,仍有五彩光澤,外周呈半透明狀。珍珠商品分為五等。
珍珠除了打碎入藥外,尚有珍珠粉;有些地區還生產加工水解珍珠粉,可以直接溶解,易於人體吸收。
珍珠粉的特征是:類白色,不規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表麵顯顆粒性,由數至十數薄層重疊,片層結構排列緊密,可見致密的成層線條或極細密的微波紋理。
珍珠——珍珠呈類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有些呈棒狀或不規則形,直徑1.5~8毫米。表麵類白色、淡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天然珍珠多表麵閃耀彩色光澤,且質堅硬,不易破碎;養殖珍珠的表麵光澤多不及天然珍珠,且質地較輕,易於破碎,有時可見珠核與珍珠層分離。
駐顏、安神的珍珠——珍珠味甘、鹹,性寒。具有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表生肌的功效。古醫藥書籍還記載,珍珠塗麵,能除麵,令人潤澤好顏色;內服,還能止遺精白濁,治難產,下死胎胞衣,解痘疔毒,療煩熱消渴。現在一般用於以下病證。
1.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可單服,亦可配伍酸棗仁、柏子仁等安神藥同用。
2.驚風,癲癇?治療小兒痰熱之急驚風,常與牛黃、膽南星、天竺黃等配用;治療小兒受驚,驚惕不安等,常與牛黃、黃連等配用;治療小兒驚啼及夜啼不止者,可與鉤藤、柏子仁等配用。
3.目赤翳障,視物不清?治療屬風熱或肝火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者,常與青葙子、菊花、石決明等藥配伍;治療一些慢性眼病,翳障初起,常配伍琥珀、熊膽、黃連等藥,製藥外用點眼。
4.口內諸瘡,瘡瘍腫毒,潰久不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