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網絡時代的危機(1 / 3)

網絡時代的到來形成了一個看似虛擬而又客觀存在的“網絡世界”。這“網絡世界”內部如何管理?人們依什麼樣的規則行事和相處?這個“虛擬網絡社會”與現實如何共存、如何銜接?“網名”應有何種權力和責任?這無疑是人類在21世紀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網絡時代的衝擊

第32條忠告:電腦黑客、網上黃潮泛濫、搶注域名、計算機病毒、網絡金融犯罪、新型情報戰等等逐漸成為人們熟悉的字眼,在網絡造福人類的同時,我們必須麵對它帶來的負麵影響。

比爾蓋茨的擔憂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1998年7月27日一期刊登該刊記者對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采訪錄,這位知識經濟時代的巨人認為,信息技術的廣泛利用及其高效率是經濟繁榮的主要因素,它改變了經濟的本質並使之變得更難預測;信息技術還對民主和政治產生了影響,它使各個階層的人們都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參政途徑。

蓋茨還說:“放眼美國經濟,情況好得遠遠超過了任何人所能解釋的地步。如果你向艾倫”格林斯潘或許多有知識的觀察家討教,他們會告訴你,對技術的利用以及技術的髙效率,是美國經濟繁榮的一個主要因素。對此我完全讚同。如果你考察我們業務中的創新,會發現驚人的(經濟)機會。”在過去5年裏,美國的實際經濟增長有1/4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目前該行業的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8%以上——其中許多產品是供出口的。世界各地正在不同程度地重複著這樣的模式。馬丁路德與宗教等級製度發生矛盾時,他印刷了10萬份傳單,而傳單的傳播是很難阻止的,因此,印刷術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傳播的民主。因特網使信息的流動變得更難阻止了。沒有多少政府還在依靠阻止信息流動的能力來維持統治。

即使在因特網出現之前,由於印刷機、複印機和衛星電視的普及,通信就已經很難控製了。因特網的出現使通信的控製變得十分困難。信息可以在國家之間進進出出,這是客觀事實。這個事實很可能會帶來好處。

蓋茨認為,如果你想確定因特網使用的範圍,可以考察一下政治選舉之類的事情,還可以在網上瀏覽某一候選人所發表的每一次演講。可以查到他的得票數,並檢索你所關心的情況。或者可以到網上聊天室去,那裏的人們相當有組織。當你看報紙的時候,會發現有關選舉和政治新聞的報道不夠充分。但是,因特網上的內容極其豐富。它將重新定義其中的某些活動。

網絡貨幣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1997年夏季號刊登勞德管理研究所所長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跨國管理學教授斯蒂芬科布爾寫的一篇文章,題為《電子貨幣與國家市場的終結》。文章認為,電子貨幣的出現和數字網絡化的全球經濟給國家賴以存在的基礎造成了直接的威脅,將給經濟和政治治理帶來如下問題:在未來電子貨幣相互競爭的世界中,中央銀行將難以控製貨幣供應量,同時跨國界轉移資金的障礙大大減少,政府將很難掌握貨幣的跨國界流動情況並加以控製;國家經濟統計數字的重要性將大大降低;逃稅將成為嚴重的問題,稅款的征收越來越困難;舞弊和犯罪活動將更為容易等等。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的發展,將要求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協調各國的條例和法律以及加強國際機構的權限,以應付出現的問題。

26年前,雷蒙“弗農的《主權堪虞》一書宣稱,“奇怪的是,國家主權及國家經濟實力等概念似乎已經失去意義了。”後來出現的其他一些著述也論證說:主權、民族國家和國民經濟都不複存在了一它們成了跨國企業和生產國際化的犧牲品。雖然那些悲觀的預言已經成為曆史,主權國家和國家市場依舊存在,但這一次天卻可能真的‘要塌下來了。電子貨幣和數字網絡化了的全球經濟給國家賴以存在的基礎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人們都說21世紀初將出現一個電子貨幣相互競爭的世界,亦即回複到19世紀那個到處是民間貨幣的世界。比較有名的電子貨幣的流通性很強,被普遍接受。你也比較容易在自己的電子錢包內裝上過濾器,拒收你不想接受的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和數字市場的日益重要性給中央政府對經濟與經濟活動參與者的控製帶來了難題。它們還使國家市場和民族國家周圍的邊界變得越來越容易滲透、或許還會越來越不起作用。在一個電子貨幣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世界上,政府在一種利伯維爾場經濟中的作用以及邊界和地理的重要性的界定都將有很大的改變。電子貨幣的出現使人們對於作為明確而有意義的概念的“本國”和“國際”這種區分本身產生了嚴重的疑問。

1.中央銀行還能控製經濟增長率和貨幣供應量嗎?民間電子貨幣的出現會使中央銀行難以控製一一甚至難以衡量或界定一一貨幣流通額。將有銀行和非銀行發行的好幾種貨幣形式同時在流通。這類貨幣中有許多是國家管製不了的。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真像某些自由論者所想象的那樣,民間貨幣占據了主導地位,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將變得可有可無了。

2.還會有正式的外彙交易嗎?有了電子貨幣之後,跨國界轉移資金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到那時,凡是有電腦的人就都可以進行以前隻有作為貨幣中心的銀行才可以做的交易了。政府就很難掌握貨幣的跨國界流動情況,以及對之作出說明並加以控製。

3.誰來管理或控製金融機構?美國財政部無’法肯定對銀行和發揮銀行作用(即接受存款)的機構都適用的現有條例將來是否對所有發行(和製造)電子貨幣的人都適用。如果非金融機構不接受銀行視為行規的各種管製條例,可否實施一些有關準備金和提出報告的規定?在電子貨幣發行者破產、係統失靈或智能卡遺失的情況下又該如何保護消費者?

4.國民收人統計數字還有意義嗎?當電子貨幣成為廣泛使用的支付手段、跨國界網上交易變得容易得多、許多現在發揮記錄交易的過境點作用的中間商因同位體之間直接付款而不複存在的時候,要掌握交易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將使國家經濟統計數字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實際上,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的出現將提出一些有關國際經濟體係中的記帳單位即國家市場的根本問題。

5.稅款將如何征收?在一種盛行電子貨幣交易的經濟中,逃稅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向國外轉移大筆資金將易如反掌,要進入逃稅樂園也比現在容易得多。加密的匿名交易將使審計工作越來越困難。此外,報稅和繳稅要依靠一些機構和中間人。使用電子貨幣和實行直接付款後,各種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將越來越難以征收。更具根本性的是,管轄範圍問題一一由誰來征稅、對什麼征稅一一將越來越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