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網絡時代的危機(2 / 3)

6.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會不會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參與全球電子經濟活動需要有一些基礎設施和使用電腦的便利條件。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是否會使貧窮的人口、乃至貧窮的國家處於更加困窘的境地?有電腦可用的人與無電腦可用的人之間這種擴大了的裂隙可能變得更加難以彌合。

7.正當各國政府在為平衡預算而奮鬥的時候,失去造幣收入是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造幣收入起初是指製造一枚硬幣的成本同它的票麵價值之間的差價;現在也指在貨幣流通的過程中政府所付利息的減少。美國財政部估計,1994年,傳統意義上的造幣收人相當於7.73億美元;而由於持有貨幣而不是持有債務而少付的利息則可能高達每年35億美元。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說,如果智能卡使所有麵值在25美元以下的鈔票全部被取消,它的11個成員國所損失的造幣收人將超過170億美元。

8.在電子貨幣經濟中,舞弊和犯罪活動是否會增加?在極端的情況下一一加之隱私權同執法需要這兩者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沒有解決一一大筆電子錢款的跨國轉移將是難以發現的:因為沒有審計線索。以數字手段造假幣的人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幹此勾當,並可以把假幣花在任何地方。將出現的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種形式的舞弊行為會很難發現,而要找到罪犯更是難上加難。為非法活動提供資金會比現在容易得多。

美國財政部1997年發表的一份談及電子商業對稅收的影響的文件論證說,新的傳播技術“實際上已經消除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國界”。然而,從該文件其後的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更具根本性的問題卻是:電子商業可能“使一種創造收人的活動同一個具體地點之間的聯係不複存在”。在確定義務方麵起著重要作用的“須納稅收入來源”是根據帶來收人的經濟活動的所在地作出地理界定的。困難就出在這裏:“電子商業活動看起來不是在任何一個具體的地方進行的,而是發生在意思含混的計算機空間內。”在數字經濟中,要把收人來源同具體的地點聯係起來是很困難的,簡直是不可能的。

數字化使金錢和金融脫離了它們所掛靠的地點,而管理金融機構的各種條例則假定客戶與機構是有地理上的聯係的。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切斷了這種聯係。這樣就隻剩下以地域為根基的經濟與政治治理在竭力同存在於計算機空間的電子貨幣和市場打交道了。這種明顯的脫節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嚴重。

國際金融體係——它由全球各地的數十萬部電腦組成%是第一個國際電子市場。但它們決不是最後一個。電子貨幣是建立在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地理空間的全球經濟的一個表現。電子貨幣造成的管理方麵的根本問題源自電子市場與政治地理之間的脫節。

電子貨幣和電子商業隻是經濟與政治之間、電子一體化的世界經濟與以領土劃界的民族國家之間以及計算機空間與地理空間這兩者之間日益不對稱的表現,盡管是很重要的表現。這種不對稱將如何解決,對經濟與政治的關係將作怎樣的調整,這是當代的兩個關鍵問題。

誰來管理因特網

第33條忠告:目前因使網管理失控,為了最大程度防止因特網走上危害社會的道路,必須加強對它的管理。

不能任其發展

因特網是從60年代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演變發展而成的,它的大發展始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從全球範圍看,它的發展幾乎是無組織的。但隨著因特網規模的擴大,到1998年底因特網在全球已有2.6億用戶,這種條件下任其自由發展是件危險的事情。為此一些大國開始設法建立因特網全球管理機製,並希望這一機製有利於自身利益。這一管理機製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如何管理因特網域名。

隨著因特網域名日益供不應求,其分配體製正麵臨變革。每個特定的用戶在因特網上的地址是惟一的,誰最先申請,誰就單獨擁有這個地址所代表的“網上空間”。域名的這種特性,助長了世界範圍內的域名搶注風。很多公司或組織在申請注冊時常常發現,本應屬於自己的網上空間已被他人搶先占有。

域名搶注現象的出現,是現有的域名分配方法帶來的結果。域名是由一串不同名稱組成的分級式結構,自左到右,級別不斷升高,最右邊的最高級域名是域名組成中最核心的部分。最高級域名一般隻劃分為公司、非贏利機構、網絡服務提供者等很少的幾類。這給域名申請者帶來很大局限,域名被搶注、或域名之間互相撞車的情況很大程度上也因此而生。

目前,就如何修改現行的域名體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方案。這是圍繞因特網域名控製權的新一輪“爭奪戰”。美國政府1998年2月發布的一份綠皮書,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設想。綠皮書提出增加五個新的最高級域名,以增加用戶申請餘地、緩解分配中的緊張狀況。與此同時,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因特網注冊委員會”卻計劃另起爐灶,打算增加七個新的最高級域名。這兩種方案目前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麵。路透社1998年3月15日的報道稱,美國提出這項改革因特網網址分配方案的體製在大西洋兩岸引起了爭執,爭執的焦點是,誰應該引導全球計算機網絡進人21世紀。爭端涉及的主要問題是,誰應該登記和管理“一級通用域名”,等後綴結尾的常見因特網網址。

如何管理因特網?這在美國因特網團體內部也意見不一。甚至有讚同在“因特網上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兩種方案之間的分歧,表麵來看隻是最高級域名數量有所不同,但實質卻有更深的內涵。因特網域名分配的爭奪實際上反映了現階段因特網發展所麵臨的關鍵性選擇,即繼續維持“美國化”還是逐步走向“全球化”。

美國微軟公司總裁蓋茨1998年初就域名之爭發表談話稱,雖然他支持短期內由設在美國的公司管理最高級域名,但他更傾向於對因特網采取“國際性的監管”。蓋茨說,從長遠來看,因特網注定將發展為一個“世界性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