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戰爭的陰雲
第53條忠告: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爭形態是由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造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這一時代戰爭的特點。正如農業時代產生冷兵器戰爭,工業時代產生熱兵器戰爭一樣,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爭將是信息戰爭。誰控製了信息,誰就可能控製世界。有專家認為,信息優勢可望取代核威懾成為全新的威脅手段。
信息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件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發生在1995年9月。美國海軍北大西洋艦隊正在大海中緩緩遊弋,看上去一切都很平靜,沒有什麼反常的情況。然而這一表麵上強大無比的艦隊實際上已是不堪一擊。這一艦隊的對手來自美國土。在千裏之外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漢斯科姆空軍基地電子中心控製室內,一位青年軍官正在從容操作一台普通計算機。他使用一部平常的調製解調器拔號進人了網絡,隨後通過一段看似簡單的電子郵件信息進人了目標艦的計算機係統。幾秒後,電腦屏幕顯示:“控製完成。”然而此時,艦長對指揮權已然旁落仍渾無知覺。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隱藏在電子郵件信息中的密碼在各軍觸計算機裏不斷複製,整個艦隊沒多久就拱手交出了指揮權——個人居然打敗了北大西洋艦隊!
盡管這隻是美國軍方的一次代號為“聯合勇士”的軍事演習,目的是檢驗美國國防係統的安全性,但這一演習讓五角大樓驚歎:“網絡是危險的!”
1998年6月29日,英美專家在倫敦秘密舉行針對電子計算機的破壞性襲擊的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假想敵是計算機“黑客”,他們對英國電力網進行了襲擊,先是造成大規模燈火熄滅,繼而引起一係列混亂,一個國家莫名其妙地陷人癱瘓。美國著名谘詢機構蘭德公司也曾精心模擬了未來的信息戰場景:先是司令部的數據庫被計算機蠕蟲(一種網絡病毒)所破壞,導致軍隊部署被迫延期。隨後全麵信息攻擊席卷美國:莫名其妙的股票暴跌,新聞中斷,大麵積公用電話癱瘓,以至於連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都十分困難。最後連戰場指揮飛機也被外部力量釋放了病毒。而對於這些信息攻擊,美軍竟然不知它們是從何而來的!
一係列演習表明,少數幾個計算機“黑客”即可使美國或英國等國家的股票市場、軍事係統和機場陷於癱瘓,使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動彈不得”。
這些演習使美國政府為之震驚。美國總統克林頓稱:美國及其盟國今後麵對的敵人不會是對其全麵開戰的敵人,而是那種能動用生物武器和發動“信息戰”的小規模恐怖組織。他們可憑借計算機係統控製機場、醫院、交通指揮係統和銀行,甚至可能使核武器裝置陷於癱瘓,造成比任何常規武器的襲擊嚴重得多的混亂。為此,美國已建立了專門機構以加強對諸如運輸、電力係統等“關鍵部門”的監護工作。
有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人類社會將“從物質世界進人到虛擬世界”,這就要求對國防重新定義。虛擬世界一旦被破壞就會危害物質世界。在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武器係統已不再是戰鬥機、軍艦或導彈,而是從信息係統裏湧出的巨大數據流。如何破壞、幹擾對方的戰場認識係統和信息係統,有效控製其信息流,而保證己方信息流的暢通,這已成為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軍事學家指出:戰爭形態和戰爭觀念正在經曆著一場革命。由於信息已成為一種戰略資源,電子空間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戰場,雙方攻擊的主要目標是信息係統、指揮控製係統。一次秘密的病毒戰,一次精心策劃的信息攻擊,都可能成為事關全局的決定性戰役。
信息戰的敵人是“虛擬”的。他們將避開戰場,不占領土地,不爭取傳統意義上的勝利。這種敵人將力求打電子戰和心理戰,而不是進行麵對麵的較量。他們的戰略目標將是實現控製和影響,即控製一個社會諸如計算機網絡和電源這樣一些係統基礎,對公眾思想施加影響,借助信息戰或“狂熱的媒體宣傳”來調動或操縱城市群眾。這種無國界敵人有可能把一種信息戰網絡或“電腦化國家”當成一種政治結構,為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結成的聯盟或其他活動提供支持。
這種新的無國界敵人可以是一個由跨國的或國家之內的對手構成的混合體。這種敵人在本質上可以分為恐怖主義性質、政治性質或犯罪性質,也完全可以是這三者的混合體。在當今這個安全威脅越來越多地打破傳統格局和變得越來越分散的世界上,無國界敵人可能會從一個垮掉的國家的廢墟上或從一個大城市的內部產生。
信息戰的作戰形式與傳統戰爭大不相同。與火力戰的硬打擊、硬摧毀相對應,信息戰更多的是以軟打擊、軟毀傷而“屈人之兵”。它的樣式很多,如電子戰、情報戰、心理戰、計算機病毒戰、隱形戰等。
按照美國對未來戰爭的設想,當一個國家受到戰爭威脅時,可以不必立刻派艦隊或大軍壓境,而是通過鼠標器、鍵盤和監視器來進行一場事先精心策劃好的信息戰爭。例如,先將計算機病毒送入敵人的電話交換樞紐,造成電話係統全麵癱瘓。然後,用定時計算機邏輯炸彈摧毀敵人控製鐵路和部隊調動的電子運輸指揮係統,使部隊和軍需物資的調動陷於混亂。再幹擾無線電信號,並通過無線電向敵人的戰場指揮官發出偽造的命令,把敵人的部隊調動分散在荒山野嶺,使之失去有效的戰鬥力。同時,從事心理戰的飛機則幹擾敵人的電視廣播,發動宣傳攻勢,擾亂民心,造成社會動蕩。美國認為,通過這種方式,不費一槍一彈就可以及時製止一場戰爭。反過來,也可以用這種方式發動一場戰爭。
盡管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戰尚未登上曆史舞台,但從美國等西方國家軍隊的多次實兵演習和模擬演練中,仍可預見到信息戰的某些本質特征。一是戰場透明。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使各參戰部隊對戰況了如指掌。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從計算機終端的顯示屏上都町把敵我的位置、態勢、集結、運動等情況看得一清二楚。美陸軍前參謀長沙利文曾說:“這種了解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無誤,但要比在海灣戰爭中提高一個數量級。”二是行動實時。作戰部隊可立即對敵我雙方發生的各種情況作出反應,可以把以往在戰場上幾小時乃至更長時間才能做完的事,壓縮到幾分鍾甚至數秒鍾內完成,使作戰進程與決策時間幾乎同步。三是打擊精確。海灣戰爭中的精確製導武器令人歎為觀止,人們不會忘記美軍發射的第二枚導彈從第一枚導彈彈著處穿過的電視圖像。由於在信息戰中將大量使用製導炸彈、製導炮彈、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等智能武器,因而攻擊敵目標就像伽瑪刀切除腦瘤一樣,準確、幹淨、利落。四是整體協調。由於戰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各軍兵種各類作戰係統將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極大地提高戰鬥力。五是智能對抗。交戰雙方單靠兵力和兵器的優勢在有形戰場上搏鬥,是遠遠不夠的,而必須更多地依靠無形戰線上以指揮運籌決策對抗為核心的智能戰,使兵力快速機動和反應靈活。可以說,信息戰也是一種無形的“智能戰”。
隨著計算機微處理器、傳感器和高速通信網絡的功能越來越強,信息戰也具有更大的潛力。現在,美國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各兵種都設立了信息戰辦公室。國防大學開始專門培養信息戰軍官。這些軍官在學校接受對抗計算機人侵、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模擬戰等各種五花八門的訓練。1995年,美軍第一批共16名信息戰軍官已從國防大學畢業。五角大樓計劃對過去幾年來製訂的十幾個信息戰計劃和方案進行分析和評估,以重新定位今後的軍事戰略。
不過,現在還沒有哪個國家做好了迎接信息戰襲擊的準備。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1998年4月27日一期刊登文章認為,美國國防部在信息戰中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五角大樓應該為迎接一種遠遠出乎其預料之外的21世紀的戰略氣候做準備,在這種環境中,身份不明的“無國界敵人”將比單一民族的獨立國家之間的對抗更危險。正因為如此,1994年,美國陸軍師頒布了關於信息戰的條令,並積極準備將“摩托化師”改造成“數字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