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條忠告:並不是科學上能夠做到的就都應該變為現實。
第60條忠告:在目前的條件下,應禁止任何研究機構或個人使用任何技術創造與一個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
第61條忠告:對待像克隆技術這樣的新技術小心謹慎是應該的,但不能因此就因噎廢食,放棄科技發展。克隆技術至少可在五個方麵為人類造福:促進人類了解生物生長發育的機理,特別是發現影響生長和衰老的因素;為移植手術提供合適的器官;大批量生產製造某些藥物的生物原料;為科學實驗提供更適合的動物;培育家畜家禽優良品種。
重大而又有爭議的突破
20世紀最重大又最有爭議的科技突破恐怕除了製造原子彈的核技術之外就是培育出小羊多利的克隆技術了。我是最早見到小羊多利的記者之一,也是當時惟一一位采訪小羊多利的中國記者。
克隆羊多利是1996年7月5日出生的。自1997年2月英國科學家宣布克隆成功小羊多利以來,全世界興起了一股克隆熱。人們在爭論克隆技術到底是福音還是禍水的同時,也盼望著科學家能夠重複這一實驗。1998年7月5日,兩頭雌性克隆牛在日本誕生,緊接著,7月23日出版的世界權威學術雜誌《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采用一種新克隆技術用成年鼠的體細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三代共50多隻克隆鼠,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克隆動物克隆出後代。這表明克隆技術具有可重複性,它使得這種新技術向實用階段又邁進了一步。僅兩年時間,克隆羊、克隆牛、克隆鼠相繼問世,這種以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動物的技術驟然間呈現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麵。
從克隆羊多利、克隆牛能都和加賀到克隆鼠卡繆麗娜,以及利用胚胎細胞克隆成功的一係列動物,克隆技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正在向實用階段邁進。比起克隆多利時的方法,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工作的日、英、美、意等國的科學家在克隆鼠時又使克隆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他們在克隆過程中放棄了電刺激法而采用化學刺激法,將克隆技術的成功率提高到,約是克隆多利時成功率的5倍。此外,科學家還用同樣的方法克隆出克隆鼠的後代。它表明,動物可以被反複克隆,這無疑給畜牧業和瀕危動物保護帶來了更大福音。
自克隆羊身份公開以後,一些國家的科學家紛紛宣布克隆成功動物,但他們采用的是胚胎細胞,其意義無法與采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動物相提並論。日本的兩頭克隆牛犢是內1996年7月5日多利羊誕生後第一批宣布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成功的動物。
日本石川縣畜產綜合中心與近畿大學畜產學研究室在宣布這一成果時指出,這兩頭牛犢是利用與克隆多利羊相同的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成功的。這兩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從成年雌牛的輸卵管和子宮內側取出體細胞,將體細胞的核進行了5天的血清培養後,移植人事先去除了核的卵子內,再采用電刺激的方法促進兩者融合,並經過8天的體外培養,培育出胚胎。
1997年11月13日,研究人員將10個這種胚胎以兩個一組分別移植到5頭母牛的子宮內。結果這5頭母牛全部懷孕,其中兩頭懷的是雙胞胎。1998年7月5日誕生的兩頭克隆牛是采用輸卵管細胞克隆出來的,它們出生時體重分別為18.16千克和17.26千克。
研究人員指出,這兩頭克隆牛的誕生表明克隆成年動物的技術是可重複的,利用這種技術可大批量培育品種優良或具有特殊用途的牲畜,並能保護瀕危物種。
克隆鼠的培育者是一個由日本、英國、美國、意大利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設立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研小組。這一研究小組此次采用的是鼠的卵丘細胞,卵丘細胞位於卵巢中的卵細胞周圍。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利用特殊的吸移管將棕鼠卵丘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提取出來,再利用吸移管將這些遺傳物質注人黑鼠的內部被抽空的卵細胞中,再將經過處理的卵細胞植入白鼠子宮內,白鼠最終產下棕色克隆鼠。在克隆多利的技術基礎上,研究人員在一些技術環節上進行了改進,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吸移管注人,利用機械和化學激活方法代替了電信號刺激來促進不同的細胞物質進行融合。新方法的好處是使克隆效率有所提高,其成功率達到2%左右,而多利是經過277次實驗才獲得的成果。有關專家認為,克隆鼠實驗中采用的這一新方法將使牛、豬等克隆變得更容易,因而將進一步促進克隆技術的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