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敵人
艾滋病病毒是個非常狡猾的敵人,它具有很強的變異能力,它會躲過傳統的血液測試,甚至間接破壞未受感染的免疫係統,而新藥和疫苗的使用又可能導致新病毒的產生。有些病人經過治療後在血液中已經找不到艾滋病毒,但是,病原體仍留在體內,例如在淋巴結或者在大腦中。此外,病毒也可能將它的遺傳信息藏在人體細胞的染色體內。這是個“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活躍起來,並製造新的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越多,病毒發生變異的機會也就越多,這會給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病毒的每一次繁殖大概都會在病毒遺傳型的複製上產生一種錯誤。這使病毒有可能通過改變遺傳密碼使藥物失效,甚至也町能使疫苗失效。人們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艾滋病病毒種類。
據英國路透社1998年6月19日報道,英國艾滋病專家說,他們擔心治療方法的差異可能導致超級艾滋病病毒的出現。市場和民意調查國際機構最近的一次調查表明,英國各地對艾滋病的治療情況很不平衡。全國性艾滋病慈善組織會長、生物學家詹姆斯“多伊奇說:“這次調查的結果實在讓人感到擔憂,因為我們知道,療效差的艾滋病療法會導致抗藥性‘超級艾滋病病毒’的出現,之後,這樣的病毒會被傳播給新的患者。”
這項對110名英國專科醫生進行的調查表明,他們中隻有1/2的人總是給艾滋病晚期患者使用最新的三合一療法,即混合使用三種藥物。有1/3的醫生還建議患者在當地衛生管理機構之外尋求治療,以便使這些患者可以更容易地接觸到各種臨床治療方案。
敦切爾西一威斯敏斯特醫院的艾滋病專家邁克“尤爾說:“有一些令人擔心的跡象表明,低效的(藥物)混合治療被相當廣泛地使用,這樣的療法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未來治療方案的選擇。”
1998年9月3日,喀麥隆巴斯德中心病毒學實驗室證實,當地科學家在一位兩年前去世的喀麥隆婦女體內發現了新型艾滋病病毒。這種病毒與在赤道森林裏的黑猩猩、綠毛猴和獼猴體內所發現的艾滋病毒相近。目前世界上傳播最為廣泛的艾滋病病毒是HIV——1型和HIV——2型,而在喀麥隆這位婦女體內發現的新型艾滋病毒則是前者的一種變異病毒。這種病毒很有可能是通過一些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傳播的。新型艾滋病病毒的發現證明,艾滋病病毒在不斷演化出新菌株,這更增加了人類防治艾滋病的難度。
據英國《自然》雜誌1998年9月10日發表的報告說,分子生物學家可能發現了艾滋病在以輕度感染形式潛藏人體數年之後,突然爆發成為致死疾病的原因。艾滋病病毒最終會向免疫係統所產生的某一類抗病細胞發起攻擊。人們曾以為這些細胞能夠抵禦艾滋病病毒的侵襲。這種與眾不同的免疫細胞——即名為CD8的T細胞——受到侵襲,引發這些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從而使免疫係統疲憊不堪,使肌體極易罹患肺炎及其他繼發感染,大多數艾滋病患者因此喪生。
數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艾滋病病毒可以輕易地感染CD4免疫細胞。但是這項研究發現,曾被認為具有較好保護的CD8細胞在艾滋病後期同樣會急劇減少。
蔓延全球
人們一度認為艾滋病病毒已經得到了控製,但實際上艾滋病卻正在全球迅速蔓延。1997年11月26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署長彼得"皮奧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公布《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情況年度報告》時發表講話指出:“情況比人們想象得要嚴重得多……先進的監督技術使我們的統計更加精確,如今全球每天有1.6萬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目前全球攜帶有艾滋病病毒的人數超過了3000萬。”
世界各地有1%的成年人感染了這一病毒。“1997年共有230萬人死於艾滋病,其中一半左右是婦女,15歲以下的兒童則占了46萬。”艾滋病成了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人們一度以為艾滋病在非洲已經得到了控製。人們甚至認為艾滋病出現得較晚的亞洲地區能夠抵禦住它的人侵。人們也曾希望東歐地區在這方麵能夠得到西歐各國在政策上的支持。然而,人們所希望的這一切並沒有出現。而且在有關國際機構看來,目前的形勢是災難性的。
彼得皮奧說:“我們對艾滋病的了解越多,就會發現情況越來越糟。”首先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這裏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該地區的艾滋病感染者高達2100萬。彼得“皮奧教授說:“我們在該地區國家中逐個展開了工作。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比預計得要糟。在津巴布韋,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高得驚人:40%孕婦呈陽性。”在一些邊境城市,呈陽性的比例競然高達70%。按照南非當局1997年初的估計,該國的艾滋病感染人數為240萬,而如今這一數字增加了1/3。尼日利亞(它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的艾滋病蔓延得也相當迅速。彼得皮奧說:“在非洲,死於艾滋病的人大大超過了死於瘧疾的人。最近50年來非洲人的平均壽命有所延長,但這一成績如今正逐步消失。嬰兒的死亡率達到了最高的水平。”以津巴布韋為例,由於艾滋病的影響,1990年出生的兒童的平均壽命將減少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