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鼓勵在全球範圍,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綜合保健活動,並為這些活動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和物質援助。
5.動員地方、國家和國際組織,向有感染危險或已感染和已患病的兒童及青年提供援助,減少艾滋病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6.提高婦女地位,加強促進婦女權利的網絡,支持婦女向艾滋病開展的鬥爭。
7.加強國家和國際與控製艾滋病有關的人權和倫理機製,確保不歧視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中國衛生部長陳敏章代表中國政府在宣言上簽字,並在發言時提出了中國政府向大會的三點建議
——定期召開由發達國家支持的針對重點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高級會議,以協調這些地區和國家的防治艾滋病的共同行動。
——促進預防和控製艾滋病方麵跨區域的國際合作,更多地關注和支持發展中國家有關規劃的實施,並提供必要的財政和技術援助。
——支持相鄰國家之間建立預防和控製艾滋病的區域合作項目,提高已經製定了預防和控製艾滋病中、長期規劃國家執行規劃的能力,增加國際間專業人員的培訓和交流活動。
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計劃署1998年6月23日發表1998年《世界艾滋病流行狀況》調查報告,呼籲各國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對艾滋病的預防。這項關於世界各國艾滋病感染和死亡狀況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雖然大部分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近年來認真執行了預防艾滋病的計劃,艾滋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已逐年下降,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被這種病毒感染和死亡的人數仍在不斷增加。
初見成效
在世紀瘟疫麵前,人類並非束手無策,很多國家的一些作法已經取得了成效。
1998年6月19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報告指出,艾滋病教育和自助計劃可以幫助甚至最難接近的人們改善行為並防止艾滋病擴散。研究人員對美國37所專科醫院進行的調查表明,他們調查的1800名接受教育的男女,比隻看過一場標準的艾滋病錄像的另外1800人更可能使用避孕工具。而且,他們在性方麵更可能實行安全的做法。教育活動包括教育談話、看錄像以及表演和集會。
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1998年2月公布的數字表明,1997年上半年,美國死於艾滋病的人數比1996年同期下降了44%。美國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歸功於新藥物療法的應用。1997年上半年,美國有12040人死於艾滋病,而1996年同期為21460人。1994年和1995年是美國艾滋病死亡人數最多的年份。此後,美國艾滋病死亡人數開始呈下降趨勢。
紐約地區是美國艾滋病的重災區,其艾滋病病例占全國的16%。然而,統計表明,1997年,紐約地區艾滋病死亡人數卻下降了48%。1995年和1996年,紐約地區艾滋病死亡人數分別為7000人和5000人。1997年,紐約地區艾滋病死亡人數下降到2600人。
專家們認為,采用混合療法即“雞尾酒”療法使艾滋病的治療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雞尾酒”療法使用的是兩種老的艾滋病藥物加上一種名叫蛋白酶抑製劑的新藥。許多病情極為嚴重的艾滋病患者在采用這種療法治療兩年以後,現在外表上看起來身體都不錯。但是,也有一些艾滋病患者接受“雞尾酒”療法後未見療效,原因是他們中途停止了服藥。這種療法要求患者每天按時吞下20片丸藥,不得間斷。“雞尾酒”療法還使一些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不至發展成為艾滋病。
出席1998年6月至7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12屆世界艾滋病大會的各國代表、專家和學者共同強調,控製艾滋病流行最現實和有效的措施在於加強艾滋病的預防。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富國目前采用的複合藥物治療法日趨成熟,但卻不能根除艾滋病毒,治愈艾滋病。更何況,這種治療方法十分昂貴,窮國9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都無法承擔。而人們預期的預防艾滋病的疫苗尚處在研製階段,疫苗研製成功的前景仍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與會專家認為,采取預防措施是控製艾滋病比較現實、有效和省錢的辦法,低收人的發展中國家尤其不能坐等藥物治療。這就需要各國政府有政治意願和決心,製定艾滋病防治政策中長期規劃和措施,持續開展全社會防治艾滋病的運動。
有些代表在發言中還指出,越來越多的青年成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當前在全世界發現的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新病例中,25歲以下的青年人約占一半。這部分群體易受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性關係混亂和通過靜脈注射吸毒。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對青年開展自我保護和預防的衛生教育和宣傳。同時政府應采取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措施,切斷艾滋病病毒通過血液傳染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