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媒體的崛起(3 / 3)

我們的對策

正如同電報、廣播和電視技術的發明給世界新聞業造成巨大衝擊一樣,因特網的崛起必將再次給世界新聞業帶來一場革命。它給各新聞機構和有意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們帶來了極大機遇,同時也給傳統的新聞機構帶來巨大挑戰。麵對第四媒體崛起的浪潮,我國應采取以下對策。

1.高度重視第四媒體的崛起,及早製定發展戰略,占領競爭製高點,占據未來的世界輿論陣地。正像電報的發明造就了路透社,廣播電視的發明造就了英國廣播電視公司一樣,因特網的崛起也將造就第四媒體的巨人,這為中國新聞業在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技術基礎。

2.加強對因特網的管理,成立有關機構,及早研究出對我們有利的規則,在競爭激烈的全球性法規製定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目前因特網傳遞多媒體信息還不盡如人意,而信息髙速公路建成後網絡傳輸功能則強大得多。為了盡力減少第四媒體的負麵效應,使其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必須對其加強管理,但各國提出的管理方案都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3.製定有關法規,嚴格控製非媒體新聞的發展,嚴厲打擊利用因特網傳播色情、暴力和反動信息的不法活動,並采用新技術過濾這些不良信息。

4.大力加強對第四媒體的技術投入,在第四媒體新聞競爭中占據技術優勢。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像以前那樣閉門開發自己的技術,而應密切跟蹤世界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充分利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

5.大力培養適應第四媒體的人才。主要是引進和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和培養第四媒體采編人才。在有關髙校開設第四媒體專業,同時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要認識到不懂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人將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文盲。

6.改革傳統的新聞機製,大力發展多媒體新聞。應及早利用目前的因特網,開發網上點播新聞、網上圖像新聞甚至實驗網上音像新聞等,以便與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接軌。

7.大力發展網上廣告業等第四媒體產業,及早占領第四媒體市場。越早開展這項工作,就會越快地實現在第四媒體上的良性循環,才能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目前世界各大新聞機構在網上收不抵支但又加強上網力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占領未來的網上市場。

8,。實行名牌戰略,為自己的新聞機構創牌子,培育自己的名記者、名欄目。第四媒體的崛起使人們能獲得極豐富的信息,人們的選擇性越來越大,自己的網址必須引人注目才有生命力。調查表明,人們喜歡經常訪問自己認可的網址。

9.加強對網上無形資產的管理,保護自己的域名、新聞版權、信息資源等無形資產。

10.通訊社在第四媒體崛起的過程中最有優勢,應以通訊社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第四媒體。首先,報紙、廣播、電視和通訊社在第四媒體上功能將趨同,多媒體新聞的運作方式與通訊社新聞的運作方式最相近,在我國新華社最有優勢建立適合第四媒體的機製。其次,因特網使通訊社擁有了直接與全世界受眾見麵的媒體。再次,通訊社信息采集網絡最廣,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深”。

因特網綜合征

第67條忠告:上網能上癮,這些網蟲的表現與吸毒成癮或酗酒者的表現類似。網絡癮君子嚴重者會失去自我,改變個性。

隨著因特網的普及,一些網蟲,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整天沉溺於因特網中,已經上癮不能自拔。早在1995年底,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心理學家麥克“格裏弗斯博士對一些整天沉溺於因特網中的青少年的表現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他們的表現與吸毒成癮或酗酒者的表現類似,一接觸因特網就興奮異常,如果沒有機會接觸因特網就會“網癮難耐”。一些青少年每天泡在因特網上的時間多達14個小時,盡管每小時要花費電話費兩三英鎊。其他科學家也發現,因特網綜合征的患者症狀非常明顯,他們的手指不停地動著,仿佛要讓想象中的鼠標移動似的。隻有一件事在他們的頭腦中縈繞:因特網。他們隻是為了活下去才睡覺和吃東西,他們從不離開自己的屏幕。最嚴重的病人會以自殺告終,但不是虛擬的自殺,而是在線工作時實實在在的自殺。

由於因特網上的信息量十分龐大,因此用戶幾乎可以無窮止地獲取各種信息,其中包括電子遊戲以及暴力色情信息等,這很容易使意誌薄弱的青少年上癮。格裏弗斯指出,青少年過多地在因特網上遊玩會減少其他活動的時間,不利於他們的成長,甚至會導致心理變態。

因特網綜合征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美國有兩個典型例子,充分揭示了信息上癮者症狀有多麼嚴重:一位婦女由於過分迷戀因特網,棄丈夫和孩子於不顧,竟然將床搬到計.算機旁,“與電腦同眠”;另外還有一位少年“網蟲”,在網上玩得茶飯不思,沒有辦法,父母隻得給他配備了輪椅,以便開飯時能強行將其從電腦旁“推”開。

據法國《快報》1998年5月28日報道',在一次精神病學大會上,意大利羅馬一所教會學校的教師、精神病科醫生托尼諾坎泰爾米報告了24個因特網綜合征病例。目前,這些人中隻有4人(3男1女)同意接受心理治療,其他的人隻是向那些專門幫助患者的無數因特網網址求助。

得這種病的主要是那些具有中高等教育水平的年輕人(30歲左右),他們每天在萬維網上衝浪的時間可以達到10小時。坎泰爾米教授的第一個病人就是這種情況。他是在國外染上這種癖好的,他曾在科學研究方麵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結果,他整夜地遊蕩於虛擬環境中,白天則總是昏昏欲睡,對現實生活一點興趣也沒有。愛情?有網絡愛情就夠了。就是這個年輕的病人使坎泰爾米學會操作因特網,並且使他發現了諸多的“網絡癖”。

坎泰爾米指出:“這種病與電視病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因為後者是完全被動的,而網絡衝浪者是主動的。他甚至會失去自我,改變個性。”性的方麵也是一樣。網絡愛情充滿了虛擬的性轉移者和極具誘惑力的假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