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工作方式改變
隨著因特網的普及,一些記者已開始坐在家縱觀天下事,因特網已成為他們采訪的好幫手。作為世界最大的信息網絡,因特網已幾乎深入到世界各國的政府機構、大學、科研所、企業、家庭中。在這些國家,幾乎所有大型組織、機構都進入了因特網,因特網用戶可直接與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組織、機構打交道,這些組織、機構除了把自己的詳細情況放到因特網上外,還大都開設了專為新聞機構服務的欄目,記者可以直接調閱新聞稿,這為新聞采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因特網上的新聞素材真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到1998年初,全世界共有因特網網頁3.2億個,人們幾乎可以在上麵找到各國政府機構、各大組織、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新聞稿和背景材料。利用因特網一天則可瀏覽成百上千個新聞事件,獲取豐富的素材。
在西方,電子信箱已成為繼郵政地址、電話之後的又一個重要通信手段。它為記者進一步采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具。一些記者每天都要打開電腦調閱電子郵件,這裏邊很可能有別人提供的新聞線索和素材,如果想深入采訪,記者可以用向采訪對象發電子郵件,采訪對象也可用電子郵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還有一個更省事的辦法,就是索要對象的電話號碼,進行電話采訪。自己采訪的內容加上對象提供的新聞稿和背景材料,記者可以寫出十分豐滿的新聞。
利用其他新聞媒體采寫新聞是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在開展的一項工作。隨著各大新聞機構紛紛進人因特網,記者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其他新聞媒體為自己的報道服務。在因特網上,記者可以調閱美國《新聞周刊》等美國大報刊,也可調閱英國《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等,還可調閱到新華社和路透社的電訊稿以及英國的廣播電視新聞。
如果記者想寫深度報道,因特網則更顯示出它的優勢。記者隻要進人某家報社和政府機構等的電子地址就可利用因特網在它們那裏檢索資料,其方法十分簡單,隻要鍵人相關的詞,因特網就會把該電子地址裏所有含有這幾個詞的資料顯示出來,供記者選用。記者通常按幾下鼠標器,自己選中的資料就會存貯到自己的計算機中。
利用因特網采寫新聞已是西方新聞界的一種工作方法了。1998年7月在倫敦舉行的“網絡傳媒”大會傳來的信息表明,因特網在一些國家已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工具,飛速發展的因特網正在逐漸改變世界範圍內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方式。“網絡傳媒”大會公布了英、美兩國有關新聞記者使用因特網情況的最新調查結果。兩項調查開展的時間都為1998年2月。其中,美國的調查共涉及全美6000名報紙、雜誌和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
美國的調查發現,調查對象在實際工作中已開始采用因特網作為調研和報道工具的高達93%。由英國“聯網市場”公司開展的調查共問詢了500名報紙、周刊及月刊雜誌和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聯網市場”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55%的調查對象在新聞報道中借助過因特網。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中國記者也開始正式利用因特網采寫新聞。新華社駐日內瓦記者曾利用因特網采訪比爾"蓋茨,《參考消息》已把因特網作為正式的一種消息來源。
信息髙速公路的興建將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一次革命,新聞采訪無疑也會受到它的衝擊,利用因特網或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采訪新聞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擴大新聞工作者的活動範圍。利用因特網發新聞和采新聞在發達國家也才是近幾年的事。因特網是記者采訪的好幫手,它像筆、照相機、電活等一樣是采訪的工具,不能因為它的出現就放棄深入基層,放棄現場采訪,新聞工作者應把它作為深人現場采訪的好工具。
非媒體新聞的崛起
近年來非媒體新聞的崛起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一些政府機構、國際組織、電子公司、因特網服務商和一些個人已開始關注因特網以及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一巨大的新聞市場。他們或單槍匹馬或與新聞界聯手,成為新聞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1995年12月,美國微軟公司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宣布將聯合開辦一個一天24小時播出的有線電視新聞節目,並將通過微軟公司的“世界網”在因特網上播出。英國電信公司1995年6月開始的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次因特網電視實驗取得成功,該實驗利用電話線為用戶傳輸用戶點播的電視節目,證實了電視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可行性。
瑞士航空公司111班機於1998年9月2日夜間發生空難後,瑞航從3日起就在因特網上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網址,為這次造成229人喪生的空難提供最新情況。瑞航的一位發言人說,因特網是死難者家屬、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獲得有關這次空難最新和準確情況最為便捷的渠道。網址用英、德、法、意四種文字提供了迄今瑞航發布的7條正式通報,此外還有死難者的姓名,與瑞航聯係的電話及傳真號碼,瑞航給死難者家屬賠償的詳細條款等。美國的一些公關專家認為,因特網是向不同國家的死難者家屬和其他人員提供有關情況惟一的實時和全球性渠道,瑞航利用因特網的行動很快,不失為處理危機的一個有效辦法。
1994年4月,英國政府在因特網上開設了信息中心,政府各大機構紛紛入網。從該信息中心的網頁上,人們可查閱英國政府各機構的基本資料、新聞稿、服務項目等各種信息。該網頁開設以來,每周的訪問者約達12萬人次,英國政府還0因此獲得1995年《計算機》雜誌的因特網獎。
據俄《獨立報》1998年5月16日報道,根據葉利欽總統01的指示,由總統辦公廳負責籌辦、俄羅斯中央設計院設計,俄即將開通一個新的信息服務網絡——全俄技術信息渠道。這一網絡的信息來自政府各機關的新聞處、各研究分析機構和各大通訊社,服務對象是各地區政府、報刊和商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