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人無遠慮(3 / 3)

研究人員花費了25年時間證明:農民所喜愛的農藥高丙體六六六能殺死蜘蛛以及捕食稻褐飛虱的其他天敵。在70年代和80年代,這種稻褐飛虱毀滅了亞洲新品種的稻子。

自1986年以來,由康韋和其他一些人所開創的利用害蟲的天敵消滅害蟲、改變害蟲習性、培育抗害蟲的作物以及非常有選擇地使用農藥等控製蟲害的觀點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康韋一直做環球旅行,通過“害蟲綜合治理法”和其他綠色方法幫助解決農業和環境方麵的問題。80年代末,他在巴基思坦北部和埃塞俄比亞工作。1989年至1992年,他負責福特基金會在印度的工作。目前,他擔任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副校長,而這所大學就是享有很高聲譽的發展研究所的所在地。康韋在1998年4月接任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他是第一個擔任這個總部設在紐約的基金會的“非美國人”。

碰巧,也許是作為預言,他的著眼於下個1000年的著作《雙重綠色革命》剛剛出版。康韋說:“這本書講的是生產糧食要與上次綠色革命生產的糧食同樣多,不僅在良田,還要在貧瘠土地上生產糧食,保證窮人可以得到糧食,確保環境可持續發展。”康韋說,最幼稚的解決方法就是把發達國家的糧食運到發展中國家。這種方法不能使窮人參與改變全球經濟。他說:“窮人要麼自己種糧食,要麼掙錢買糧食。”

盡管雙重綠色革命的指導思想並非“魔彈”,但由於技術提高和人們日益關注生態環境,康韋對這一指導思想會起的作用表示樂觀。

他說,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的革命意味著可以開始培育能夠在惡劣條件下生長的作物——抗鹽堿和抗幹旱的作物可能把廣闊的貧瘠土地變成“綠色”。生態領域的革命使“害蟲綜合治理”成為家常便飯,但現在必須和水土保持結合在一起。為了使雙重綠色革命發揮作用,“科學家和農民之間真正的夥伴關係”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因素。他說,農民需要什麼必須由他們自己決定,而不能聽任試驗作物新品種的科學家擺布,而在綠色革命時代農民受科學家擺布的情況是家常便飯。

世界糧食首腦會議

1996年11月13日~17日,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在意大利羅馬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舉行。這次會議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組織的。來自世界194個國家的代表以及地區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共有45位總統、15位副總統、41位總理、12位副總理和74位部長或其他官員在大會上發言,就糧食安全和消除饑餓問題發表了看法。聯合國有關機構、一些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也在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會議通過了兩個正式文件《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重申了人人有獲得安全而富有營養的糧食的權利,並且確定了要在2015年之前把全世界營養不良的人數減少到目前人數一半的近期目標(目前的人數是8.4億)。為此,文件提出了各國政府應當作出的七項承諾。

糧食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長期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盡管世界各國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但就世界範圍而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耕地的減少,特別是南北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糧食安全問題變得愈發嚴重,並呈惡化之勢。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對不安全的糧食形勢深感憂慮,紛紛呼籲和要求國際社會解決這方麵的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此召開這個會議。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就糧食安全問題舉行的最高級別會議,也是一次讓世界消除饑餓的曆史性會議。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作了題為《中國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的發言,得到與會者的肯定。李鵬說,中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2“石的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他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積極致力於促進和維護世界糧食安全。

中國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原則立場是:

——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為世界糧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作為解決本國糧食問題的根本途徑;

——發達國家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

——加強糧農領域的國際合作,實現互利互補和共同發展;

一一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這次糧食首腦會議為各國探討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場所,也使這一問題可望從根本上解決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由於實現世界糧食安全是一項極其複雜而艱巨的工程,因此,人類在解決這一問題上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