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人口的壓力(2 / 3)

平均壽命短的國家主要是非洲國家:到2025年,幾內亞比紹的人均壽命將為56歲,塞拉利昂為51歲。

該報告說,在今後25年中,65歲以上的人的數量每月可能增加100萬左右,人數將由目前的3.9億人增加到8億,也就是說到2025年,這個年齡段的人將占人口的10%。

拉丁美洲和亞洲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將特別快。

所有這一切意味著,人數減少的就業年齡段的人將必須贍養人數不斷增加的老齡人口,不僅將通過直接援助的方式,而且還將通過納稅為他們提供社會保健服務、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

控製人口——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每天,世界上就有20多萬個嬰兒降生。1999年,世界人口已突破60億。而空氣、水、森林、耕地、礦藏……幾乎所有生存資源在激增的人口麵前都顯得力不從心。人口問題在遠比以往更為深廣的背景下凸顯於世人麵前。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人口問題與這兩大主題特別是後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而人口過快增長的嚴峻性、挑戰性、廣泛性對於經濟持續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正構成巨大而現實的威脅。控製人口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1997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3屆國際人口科學大會更是把人口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在會議上,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當一個國家人口增長率達到4%時,就會給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問題。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薩迪克博士則強調:人口穩定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是一個關鍵的重要目標。與會者認為,人口問題眾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擺脫貧困落後、提髙教育水平、保護婦女健康、追求生活質量……幾乎沒有社會生活的哪個方麵,不需要從人口角度加以權衡。作為世紀之交召開的國際人口科學界的最高級別會議,本屆大會與會者的趨同看法是,盡管各國經濟發展和文化背景各異,所麵臨的人口問題也不盡相同,但尋求最佳的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努力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應僅是國際人口科學講壇上的呼籲,而應是各國政府的認同,因為這其實是民眾的需要。

生活在發達國家的婦女有3/4以上有效地“主宰”自己的生育,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也有一半在實行計劃生育,在十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中,有六個國家的婦女在進行形式各異的計劃生育。

生育革命,正成為人類跨世紀的選擇。1998年1月12日,英國《獨立報》發表文章稱,控製人口增長是偉大成就。文章說,過去30年中遍及全球的避孕和組成更小家庭的趨勢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其意義可以與農業和書寫的出現相提並論。

該文引用聯合國負責人口事務的官員約瑟夫“夏米的話說:“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為許多貧窮國家解決其嚴重的社會、政治和環境問題爭取了時間。”

文章指出,今後20年內,我們之中2/3的人將生活在平均每個婦女隻生2.1個或更少孩子(低於這一出生率,人口就會開始下降)的國家吊。由於嚴格實行“一個孩子”的政策,占世界人口1/5多一點的中國已經成了平均每個婦女生育“不到2.1個”孩子的國家。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1乃強。事實上,自70年代全麵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控製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計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20多年來共少出生了3億人,將中國11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將亞洲30億人口日推遲了三年,將世界50億人口日推遲了兩年。中國計劃生育,是事關中華民族的大事,也是事關整個世界的大事。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僅用20多年就成功地使人口生育率降低到更替水平,其解決人口問題的實踐和人口科學研究成果確實令世界矚目,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世界範圍內的人口控製取得了可喜成績。聯合國預測,到2016年,地球總人口的年增長也將開始下降。80年代的後半期,人口每年增長8700萬,是有史以來最高的。90年代,這一數字降至每年8100萬(相當於每年增加一個德國、這一下降趨勢下世紀還會持續下去。

不過,世界人口形勢依然嚴峻。20世紀開始時,地球人口為16.5億。到這個世紀結束時,人口可望增長3倍,將達到60.9億。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出現大幅下降,這對於減慢不斷增加的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即使是這樣,根據聯合國的預測,下個世紀的人口增長仍會以本世紀的增長速度繼續。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從人口出生率開始下降到人口停止增長,中間要有一個長達40年的過渡期。另一個原因是,世界上仍有50個國家(兒乎都在非洲和中東)的家庭通常至少有6個孩子,且人口增長率每年仍高於2.5%。按照這種速度,這些國家的人口在今後28年內將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