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體物質財富的主要來源。從曆史上看,工業化一直是發展的中心內容,是發展先進生產力、提高地區競爭力的主要動力。工業生產能力直接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競爭力。工業化是發展先進生產力、提高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以家庭、家族為主要生產組織,以親緣、地緣、業緣為主要生產網絡,以分散化、專業化為主要生產形式,以市場與社會分工為主要聯結紐帶的社會化小生產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民營中小企業產生的重要源泉,成為農民群眾創業致富的有效途徑,成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成為特色產業集聚發展的源頭,壯大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
以家庭、家族為主要生產組織的實踐形式,作為工業化過程中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千家萬戶的家庭工業,是百姓經濟、活力經濟、實惠經濟,也是繁榮農村、富裕農民最直接的經濟組織形式。從浙江情況看,2006年全省家庭工業戶達66.93萬家,從業人員421.65萬人,占全省工業從業人員數的30.2%;全年完成營業收入6008.76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5.8%。浙江家庭工業涉及33個工業行業大類,其中,有23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在50億元以上。2006年,浙江家庭工業單位數、從業人員和營業收入分別占全國的12.4%、14.9%和20.6%,在各省(市、區)家庭工業發展中,處於領先水平。其中,家庭工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數和營業收入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均列第一。家庭工業單位數列第二、三位的分別是河南(62.9萬家)、山東(56.76萬家),從業人數列第二、三位的分別是廣東(375.23萬人)和河南(333.96萬人),營業收入列第二、三位的分別是河北(3864.35億元)和廣東(3826.71億元)陳一新、徐誌宏:《關於浙江現代家庭工業發展的思考》,《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1月3日。。
從全國來看,2006年,全國家庭工業達539.51萬戶,從業人員達2839.11萬人,實現銷售產值29152.48億元,擁有固定資產8739.15億元。目前中國大地,無論是鄉村還是縣市,以家庭工業、家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化小生產的實踐形式正以星火燎原之勢,改變著許多人的生活,推動著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為中國現代化發展、實現全麵小康注入了強勁動力。這樣一種生產實踐形式不僅在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得到蓬勃發展,而且中國中西部地區近年來也加快扶持發展以家庭工業為主體的社會化小生產。如陝西榆陽地區近年來結合區域實際,大力發展家庭工業,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壯大區域經濟、促進群眾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區家庭工業累計達835家,從業人數7943人,全年生產總值達15405萬元,年上繳稅金達1086.8萬元。該區家庭工業還逐步形成了一係列的產業鏈,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和周邊鎮鄉家庭工業的發展。該區近年來快速發展形成的粉條加工業,共有粉坊70多戶,從業人員有800多人,產品有澱粉、粉條和粉皮,年加工馬鈴薯3萬多噸,形成了一條由企業、種植戶、運輸隊、批發商、經營戶等組成的粉條產業鏈,家庭工業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辦事處章嘉廟村近年也悄然興起一種投資少、占地小、見效快的家庭工業絨毛梳洗加工業。目前,該村近20戶人家已購回絨毛梳洗機30台,並全部投入生產。據了解,一台機器正常生產,年可加工原料3.6噸,生產無毛絨1.08噸,產毛渣子2.52噸,年實現產值14萬元,利潤達7萬元。一台機器2.8萬元,占地僅幾平方米,很適合家庭辦廠。村主任聯合3戶農民投資15萬元購機器4台(包括建廠房),小廠辦得紅紅火火,收到了好的經濟效益。眼下,村裏還有不少農戶正在積極籌資買機器、建廠房,準備搞家庭絨毛梳洗加工。
中國北方家庭、家族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後也開始重生。大多數家庭工業也仍以農民家庭為生產單位,由家庭成員分工協作,形式上也仍然與農業“結合”在一起。其中一些行業具有明顯的曆史延續性,如近代華北最著名的手織布產區河北高陽縣,今天的農村家庭工業中,仍以織布、織毛巾、毛巾印染等最為普遍。紡織業是高陽的基礎產業,棉紡織業又是涉及千家萬戶的產業,因投資小、效益平穩、風險不大、經營靈活適宜家庭起步,一直呈增長勢頭,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全縣31萬人口中,僅本縣紡織從業人員就有10多萬,加上外地務工約有20萬。紡織業年產值達到115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對縣域經濟貢獻份額,稅金占財政收入的48.6%,對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為50.3%。到2006年底,高陽縣已有織機3.5萬台,棉、毛織錠48萬枚,紡織企業5000多家,在180個行政村中有百台織機以上的紡織專業村98個。毛巾織機3.5萬台,年產量折合棉紗30萬噸。年產值110個億,產量占全國總量的1/3強,居全國第一位。一係列相關配套服務企業分工明晰,自成體係,日趨完備,染整廠、印花廠、電腦繡花、描稿製版、花型設計等一應俱全參見《河北省高陽縣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位於華北平原山東半島的康莊,是一個距縣城不到20裏的集鎮,康莊於1978年就有了一家村辦企業即康莊縫紉機針廠,1989年被個人購買,成為康莊第一家私營企業。第二年,康莊鍛壓機床廠破產被康莊村民購買,成為康莊第二家私營企業。1991年,康莊成立了第一家個人出資興辦的私營企業博大化肥廠。此後,又有多家私營企業在康莊陸續建立。目前該村已有私營企業8家,其中,毛絨玩具廠2家,紡織廠2家,翻紗廠1家,縫紉機針廠1家,化肥廠2家,鍛壓機床廠1家,注冊資產已近1000萬元,吸納勞力779人,其中本村勞動力326人參見劉娜:《私營企業發展與村落生活方式變遷--一項以山東康莊為個案的實證研究》,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