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作為與佛教、伊斯蘭教齊名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創立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但是對於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是否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過的真人,卻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人類的救世主”
《聖經·新約》中說,耶路撒冷以南10千米處的一座山城伯利恒中,住著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婦。丈夫叫約瑟,妻子叫瑪麗亞。一天夜裏,約瑟做了一個夢,夢中上帝告訴他:瑪麗亞是位聖女,她將要代上帝生子,希望他好好照顧妻子並承擔起養父的責任。公元元年12月25日,一位男嬰帶著響亮的啼哭聲來到了人間,這就是上帝之子--耶穌。
伯利恒出現的“上帝之子”吸引了眾多人的好奇,人們越傳越神,說這個孩子將來要成為“猶太之王”。這個消息傳到猶太國王赫羅德的耳朵裏,專橫粗暴的赫羅德立刻下令殺掉所有12月25日出生的嬰兒。約瑟一家聽到這個消息後,連夜動身逃往埃及,躲避國王的追殺。
很小的時候,耶穌就對神殿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小小年紀就意識到自己是上帝之子,在人間負有重大的使命。當時,有一位叫約翰的義士在人群中傳教,他向人們宣講,所有的人必須接受水的洗禮,洗掉身上的罪惡,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他奉勸人們要信奉耶和華,不僅從內心向他懺悔,而且要在行動上有所改變,與悔改的心相稱。約翰的宗教信仰吸引著耶穌,成年後,他接受了約翰的洗禮,並追隨約翰投身於宗教事業。
約翰在群眾中有很大的影響。後來,因為指責當時的統治者希律王而被捕入獄。
約翰被捕後,耶穌開始獨自在巴勒斯坦地區傳道,不久便吸引了很多追隨者,聚集了一大批信徒。耶穌充滿同情和博愛的布道打動了窮苦人的心,他很快受到下層人民的愛戴。在他的大批追隨者中,得意門徒有12人,門徒們把耶穌稱為“人類的救世主”。
耶穌之死
由於宗教見解的不同,耶穌與當時在猶太教中占統治地位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發生了衝突。耶穌不同意法利賽人關於安息日的繁瑣教條,他在安息日為人治病激怒了一些當權者。耶穌同情被法利賽人稱為罪人的下層民眾,和他們一同吃喝,法利賽人也因此更加敵視耶穌。因為耶穌的傳教活動觸犯了猶太教高級神甫的利益,他們便勾結當地羅馬總督,以“企圖另建王國”為名對耶穌定罪,對耶穌及其門徒和信教的群眾進行殘酷的迫害。由於耶穌十二門徒中一個叫猶大的出賣了耶穌,耶穌被捕,按照當地處死賤民的刑法,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時33歲。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第三天清早,人們發現他已複活。耶穌的門徒開始並不相信,當天晚上,眾門徒又發現耶穌顯現。從此門徒們更加相信了耶穌,尊他為神,將他所創立的教義傳播到更廣大的人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