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3年,十二月,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在降將楊光遠、趙延壽的勸誘下,以晉庭負恩為由,舉兵南下。後晉出帝遣使致書契丹,欲修舊好,遭拒。遂以黃河為屏障,部署兵力,加上初入漢境,水土不服,地形不熟,以至於久攻不下,僵持多月,不得不得北撤而歸。
初次南伐的失敗,讓耶律德光意識後晉地大物博,兵力雄厚,不得不得親書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共商大計,兩人一致舉薦重起永康王耶律阮,不料耶律德光另有所慮,最終以三年期限未滿為由予以拒絕。次日,親率南北院大王,傾巢而出,再次南伐。二次南伐,後晉大將杜重威驚現過人的軍事天賦,帥兵三十餘萬,直對契丹大軍,好不怯弱,兩軍僵持一年。契丹大軍,糧草不及,已現敗績,不得不再次北退。杜重威窮追猛打,一路上緊追不放。契丹大軍,且戰且退,幽雲十六州已盡失一半。
若是失了幽雲十六州,此生南下一統,再無希望,心念至此,耶律德光仰天長歎:“難道一切,皆為天意,注定此生夙願難以完成。”
“報,永康王耶律阮求見!”
聽到士兵的通報,耶律德光先是一愣,然後急忙說道:“快宣!”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耶律德光自是知道耶律阮的來意,便直言道:“如今大敵當前,若戰,敵勇我疲,難有勝算,若退,失了幽雲十六州,怕是南下再無希望。”
“我與那杜重威曾同朝為官,此人野心勃勃,心懷異誌,若是皇上承諾助其稱帝,他自會退兵,來日降我契丹,一統中原,不在話下!”
“愛卿所言極是,隻是此事,事關重大,尋常人去,我自是放心不下!”
“臣願前往,定不辱皇恩!”耶律阮,跪拜領命,耶律德光連忙扶起,“有勞愛卿了!”
耶律阮輕裝上陣,單騎而出,杜重威自是一眼認出來人,連忙請進營帳,兩人對立而坐,滿飲數杯,聊了諸多故國舊事,耶律阮這才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兔死狗烹,若是後晉收複了幽雲十六州,契丹之危以除,怕是將軍想要功成身退,已是難事!”
“霄雲兄所言,在下豈有不知,隻是身在其職,自當盡力而為,若是讓契丹他日卷土重來,滅了後晉,我一樣不是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杜重威何須人也,自是也察覺到耶律阮的心思,語中帶著幾分試探。
“將軍胸懷大誌,又豈能屈居人臣。而且自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都不曾有過善終。若是你願意就此退兵,他日領兵投降,我主願助你稱帝,永世修好!”
“此言當真!”耶律阮一語中的,杜重威顯然頗為激動,言語十分急切。
“自然,這是我契丹國主的承諾,豈能有假!”
“好,一切依你!”兩人相視一笑,不謀而合,又對飲數杯,這才歡送耶律阮離開,隨即以糧草未到為由,就此退兵。
後晉大軍撤退,耶律德光甚喜,賜封耶律阮為征南大元帥,引三路大軍,班師回朝,準備數月之久,再度南伐。杜重威依計投降,裏應外合,大軍勢如破竹,不到數月,已經兵臨帝都洛陽。然而就在此時,遼太宗身染惡疾,不治身亡,一下子軍心大亂,眼看大功告成,豈能半途而廢。南院大王、北院大王以及諸位將領商議再三,一致擁耶律阮為帝,史稱遼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