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自是刻不容緩,耶律阮連夜點兵,三更做飯,五更出發,舉傾國之力,揮師北上,直指永安王國。
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雖是東丹王的心腹,不過對於世子耶律培基卻並不看好,年少氣盛,心無仁義,即便是當了皇帝也是一代暴君。對於永安王的拜訪,兩人達成共識,拖病不見。話雖如此,不過兩人卻早早的點兵集合,畢竟此事關乎天下大勢,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是進而勤王平其叛亂,還是退而助世子拿回江山,他們顯然還在猶豫,直到耶律阮信使的到來,讓他們隻剩下一個決定。即可,三路大軍會師,幾十萬大軍兵臨永安王國城下。
“永安王耶律培基,擁兵自重,蓄意謀反,還不出城,束手就擒!”清早,城下的叫戰聲,迅速的傳到了耶律培基的耳朵,他一臉驚愕的來到城樓,看著城下的永康王,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齊聚一處,高舉反叛大旗,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憤怒萬分,大開城門,帶著大軍迎了上去,破口大罵:“李霄雲,當初若不是母親收留,你豈有今日,忘恩負義的小人!”兩人四目相對,近在咫尺,耶律培基用咒罵聲來掩飾著內心的憤怒,害怕,或者是不甘心。
“國事為重,家事為次,對不起了,嶽母大人!”耶律阮並未搭話,下馬徑直向前,對著耶律培基身旁的東丹王妃跪拜了三下,以還他日之恩。
“事到如今,你卻還肯認我這個嶽母,果真沒有看錯你。今日之事,都怪我教子無方,才導致無法收場的局麵,我自是不會讓你為難,還望今後,你要好好待琪琪,保她平安!”慕容雲歎了歎氣,要知道從郡主出嫁那一天起,這一天就已經注定了。兒女兩人,若能保住一人平安,她也死而無憾,說話間,一道銀光閃過,引刀自刎,慕容雲倒地身亡。
見東丹王妃去世,耶律培基大喝一聲,怒氣暴漲,滿拉長弓,羽箭如疾風一樣,朝著耶律阮的眉心而來,卻不料銀槍悄然而其,羽箭被劈成兩半。耶律培基正欲再拉一弓,卻不曾想,再起銀光,他已人首分離。
永安王已死,王城不攻自破,群龍無首,叛軍紛紛投降,耶律阮先是安撫士兵,厚葬了東丹王妃,這才帶著耶律培基的首級,隻身前往帝都麵聖複命。
太後何許人也,雖然賜姓封王,不過無論是永康王府,永安王府,還是南北院王府都有著自己的眼線。本以為兩虎相爭,各有損傷,卻不想那耶律阮盡然聯合了南院大王和北院的大王的兵力,兵不血刃的平複了這場叛亂。如今幾十萬大軍,兵彙一處,唯永康王馬首是瞻,太後聽聞,臉色大變。政治的敏感,不在於你有沒有反心,而是有沒有造反的能力,如今永康王已擁有半國兵力,她豈能不驚。聽聞耶律阮已經隻身進京,太後心中甚喜,自是不會錯過這個除去他的機會,連忙安排了幾十名刀斧手,藏於廳堂四周。南下中原,迫在眉睫,耶律德光雖然知道耶律阮並無反心,不過顯然也不會讓自己背後待著一隻老虎,哪怕它在溫順,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就緒後,這才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