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世事洞明,人情練達(1 / 2)

難得糊塗

人必要的糊塗還是應該有的,不必與人較真,也許會有好結果。假如自己不對,如果對方是上司的話,一定要先道歉。因為在這種時候還辯解的話,難免使對方麵子過不去,總給對方一種狡辯或反抗的感覺。先道歉是這種時候的最好做法。這是一種以屈代伸之道,也是一種不必把上司的批評記恨於心的糊塗之道。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榮辱之間,本來是浮沉無常,忍得一時委屈圖長遠之計,這是誌在四海者不可或缺的工夫和修行。企業家和普通人都不例外。以屈求伸的關鍵之一,便是在受屈時忍怒、沉著,免得在時機不成熟時提前反彈。屈伸定理要求你轉胡同時不能迷失了方向。找不著北的人,屈了也不會伸;聰明人卻能用此策略脫險。主要有三種方法:

1.韜光養晦,刻苦自勵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仔細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充實自己不足之處。以謙虛自責之態度,再三反省,察納雅言,不讓自己的聰明表現出來。

2.先求穩當,再求變化

一鳴驚人、一飛衝天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空談或幻想。在發展事業的過程中,切忌暴起暴落,而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先求穩,再求變,失敗才不致來得太快,失望也才不會太大。縱使失敗,亦不愁無東山再起之日。

3.見風使舵,隨機應變

一般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做事情會遇到“僵在那裏,進退兩難,不死不活”的情形。凡是遇到這些難以控製的變化時,你要有應變、求變、處世的能力。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功力,要靠平常的觀察和訓練,才能養成。

凡欲成事者應該牢記屈即是伸的原理,否則就會遭遇失敗。沒有糊塗就沒有聰明,沒有屈便沒有伸,屈與伸相生而存。山重水複疑無路,多轉幾個胡同就會找

到家了。善於糊塗的高手總在謀求小屈大伸的最佳方法——有屈有伸,小屈大伸。

懂得珍惜

大衛·葛雷森說:“我相信,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去,而無人得知未來。”

智慧的人多能頓悟人生,看淡塵世的物欲,抵禦各種誘惑,舍棄煩惱和痛苦,惜時如金,提高生活的質量,豐富人生的內涵,踏踏實實做些有利於社會的事情,從而流芳百世。愚蠢的人一般是混沌人生,一生隻會貪求名利,在煩惱和痛苦中過早地耗盡生命的“燈油”。昨天已是過去,明天還未到來,最重要的還是今天。昨天隻是一種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記憶會逐漸被淡忘。明天隻是一種虛幻,隻會增加莫名的痛苦。

如果你是為往事而悔恨、為未來的事情而擔憂,那你就是生活在烏托邦之中。這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害的兩種情緒,它不會幫你改變過去與未來,卻會使你陷入惰性與悲觀的泥潭,失去現在!

我們的眼、手、整個的心靈和身體都生活在現在,也隻能生活在現在,為什麼要去一遍又一遍地回顧往事、憂慮未來呢?實際上,過去的事情不論多麼值得留戀或是多麼需要悔恨,那隻是毫無意義的心理反應,“過去”已經過去了,已經不存在了,而未來尚未到來,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在中途的時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過多地往上看。因為你不大可能看到頂峰,不大可能看得很遠、很清楚,何必要為看不清楚的未來費神費力,分散注意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