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應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邀請,我有幸出訪英國。13日中午,從北京乘機直飛倫敦。關山飛越,時差的原因,走下機艙,陽光依然燦爛。一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在倫敦的天空上,看著機艙外漸漸模糊的英倫大地,隨著流淌的白雲,在時光中回流。
與女兒倫敦相聚
終於來到了倫敦。
自女兒2007年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讀書以來,我一直想來倫敦看望她。這些年有好幾次機會,每次都因各種原因而與倫敦失之交臂,未能如願以償。今年6月,女兒即將畢業,也陸續被牛津、倫敦政經學院等幾所高校預錄了研究生,再不兌現倫敦之約恐怕這輩子就要空留遺憾。平日裏,父女間雖常靠QQ聯絡情感,但現代的通信手段還是承載不了我對孩子的關愛和思念。感謝老天撮合,適逢英國大使館邀請我赴英考察,讓我美夢成真,見到朝思暮想的女兒。
抵達倫敦是周六傍晚,安頓下來後夜已至深,考慮到次日沒有公務安排,當晚我就沒急著與女兒見麵。第二天清晨,女兒不用上課,早早就來到了我下榻的酒店。眼前的她還是老樣子,嬌小的個子,略為清瘦,靈動的雙眼,溢露出一股青春的朝氣。
父女異國相見,話題自然接連不斷,昔日的嚴父也變得囉唆起來。學習的生活的身體的一一過問一遍,女兒也耐心地細說了一番。一切都如我所望,孩子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心情愉快一切順利,令身為父親的我備感欣慰。女兒向來性格沉穩理性,自小就很懂事,是一個令父母放心的乖孩子,中小學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文藝體育社會活動一樣不甘落後。到世界一流大學深造,做一個有國際視野的社會精英,是她放棄國內名校而選擇參加A-LevelA-Level:英國高中課程,學製兩年。它是英國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是英國的全民課程體係,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學習和考試的原因。經過兩年多的A-Level課程學習,她的各門課程都取得了A級的成績,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倫敦大學學院。我們夫婦為她的努力和成績驕傲,決心節衣省食,也要全力支持女兒出國留學。
見我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善解人意的女兒,打斷了我的話匣子,拉著我的手,要我出去走走,好好端詳倫敦這片異國的天空。就這樣,我們穿街走巷,有說有笑,開始了倫敦一天的漫遊。我下榻的特拉法爾加廣場旁邊的皇家酒店,剛好就在倫敦的市中心,很多著名的景點名勝都遍布在周圍。今天天公作美,仿佛為我們父女團聚應景而來。蔚藍的天空,白雲如絮,輕飄縷縷,涼風絲絲,讓人神清氣爽,女兒宛如雨後傾吐喜悅的鳥兒,全身上下洋溢著一種說不出的歡悅。
在女兒的引領下,沿著像廣州上下九路般的牛津街,我們來到了聖詹姆斯公園,旁邊的白金漢宮在碧水倒影裏披上了一層朦朧的輕紗,變得玲瓏婉約起來。白金漢宮是女王的居住地,麗日陽光下,遊人如織,我們走近門前,隻可惜鐵將軍把門,無緣進到裏麵,一睹女王王宮的氣派。
往前走幾步,就是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眼前這條不顯山不露水的大街,竟也臥虎藏龍,當下英國最高的權力機構都彙聚在這裏。在靜靜的泰晤士河邊,仰視著大本鍾、倫敦眼,倫敦塔,並一一立此存照。
午飯時刻,我們到了倫敦的唐人街。狹小的街道兩旁,中餐館林立,粵菜川菜,大酒家茶餐廳紮堆一塊。逛了幾家粵菜館,都是人滿為患,費盡千辛萬苦,才在一家還算清靜幽雅的翠亨村酒家落座。望著女兒有點菜色的臉龐,想到這些年求學生涯的艱苦,欣慰中心裏竟有絲絲的自責,立馬點了一桌她平常愛不釋口的點心,也算是一種補償吧。父女兩人悠然自得,在清雅的環境裏,邊喝著茶,吃著點心,聊著喜歡的話題。看著女兒香香的饞相,聽著她講述求學路上努力上進的故事,品著這有點苦澀的清茶,也變得醇香起來。
飯後,乘地鐵到了大英博物館。走進大英博物館,如同進入阿裏巴巴迷宮,各類展館,數不勝數,光彩奪目,眼花繚亂,似乎全人類的文明瑰寶都被盡收囊中。博物館裏人流如織,絡繹不絕,一批批不同膚色的人群,在各大洲的展館前徜徉觀賞、流連忘返,指指點點,無不為之驚歎。行至中國的青銅器跟前,我一方麵為華夏古老文明備感驕傲,另一方麵又為如此多的稀世珍寶流失海外而痛惜不已。遙想當年八國聯軍巧取豪奪,為國力積弱受盡欺淩而感到氣憤,又暗自為今日中國改革開放、和平崛起、中國人揚眉吐氣而備感自豪。
離開博物館,前行十分鍾,就到了女兒就讀的倫敦大學學院。學院坐落在倫敦市中心,周邊除了大英博物館外,學院圖書館也是全英最古老、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是大不列顛的文化寶藏。金融風暴時政府撥款不足,曾引起倫敦市民的極大不滿,可見這圖書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舉足輕重。周圍的建築都古色古香,源遠流長,哥特式的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陳列著大不列顛帝國過去的輝煌。
進了校門,眼前是一棟像大會堂的古建築,圓柱林立。穹頂尖帽,飛簷走壁,浮雕繪圖,獨具匠心,盡顯學府氣勢。女兒邊走邊指點著,介紹這裏的曆史與現狀,話語間流露著一種難以掩飾的自豪。我特意來到女兒上課的教室,走走看看,身臨其境,分享著女兒學習生涯的艱辛與快樂。校園裏,教室前,還有赫赫有名的醫學院大樓外,我們都一一留影,一並收藏進我的記憶深處,也為女兒的留學生涯留下美麗的記憶。
校園大樓前坐著不少學生,有看書的,有討論的,也有遊客參觀的,鬧市中的校園,靜謐宜人,沒有塵囂,有的隻是彌漫的濃鬱書香。倫敦大學學院是全英最有名氣的“金三角”(劍橋、牛津與倫敦大學學院)名校之一,是繼牛津、劍橋之後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也是倫敦的第一所大學。它在去年《泰晤士報》公布的全球高校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學校大師薈萃,二十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皇家貴胄、政府要人,星光璀璨。泰戈爾、勃朗寧、赫胥黎、貝爾、聖雄甘地、伊藤博文、小泉純一郎,2009年諾貝爾獎得主高錕、阿司匹林發明者都出自這所文化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
收起遐想,考察完女兒讀書的地方,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她生活的地方檢查檢查。於是,我提議到超市買菜回去做飯,就想特意做幾個家鄉菜讓女兒嚐嚐。離住處不遠有一個大型超市,裏麵日用百貨、生活起居用品應有盡有,食物也品種多樣。我們挑了些雞腿、雞肝、排骨、蘑菇、青菜等,提著滿滿幾袋子東西,走了二十分鍾的路程才回到租住的宿舍。
倫敦大學學院隻有在大一時提供收費的學生宿舍,二年級起,百分之十的學生經抽簽可以繼續由學校安排住宿,其他學生則自己租房子。女兒住的三居室,來自上海的香港的兩個女同學各住一房,女兒的房間麵積小點租金也少一點。房子比較簡陋,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客廳廚房洗澡房洗手間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