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博大精深的中醫學創舉,也是中醫學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組成部分,在中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就像導遊要清楚旅遊路線、機長要明白航空線路一樣,要做一個好大夫,就必須對經絡十分了解。否則,就像金元朝代的名醫張子和所說的:“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十二經脈與十二時辰

根據中醫學理論,經脈有12條,正好分別對應於一天的12個時辰,每個時辰是兩小時,也就是說每條經脈的主持時間是兩小時。在這兩小時裏,由某一條經脈及其相對應的某一個髒腑主管、值班,這就叫做這條經脈和這個髒腑的旺時,就是經氣旺盛的時辰。反之,就是經氣衰落的時辰。

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分別對應於肺、心包、心、大腸、三焦、小腸、脾、肝、腎、胃、膽和膀胱。

著名針灸學家高武在他的著作《針灸聚英》中記載了12條經脈旺盛的時辰和衰落的時辰,這兩個時間相差6個時辰。肺經旺於寅時,衰於申時;大腸經旺於卯時,衰於酉時;胃經旺於辰時,衰於戌時;脾經旺於巳時,衰於亥時;心經旺於午時,衰於子時;小腸經旺於未時,衰於醜時;膀胱經旺於申時,衰於寅時;腎經旺於酉時,衰於卯時;心包經旺於戌時,衰於辰時;三焦經旺於亥時,衰於巳時;膽經旺於子時,衰於午時;肝經旺於醜時,衰於未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