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即23:00~1:00,是膽經運行最旺盛的時刻。我們可以利用膽經提高睡眠質量,而睡眠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膽經的調暢和養護。
調暢膽氣能促進健康和睡眠
調暢膽氣不容易生病
《黃帝內經·素問》雲:“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意思是說,同樣有外來的恐嚇,對勇敢的人來說,膽氣行暢,恐嚇引起的身體變化就消失了;而對於膽怯的人來說,膽氣不暢,恐嚇引起的身體不良變化就會留下來,逐漸形成體內的各種疾病。也就是說,膽氣調暢了,就不容易生病。
為什麼膽氣調暢了人不容易生病呢?
現代醫學表明,人體的情緒表現與一定的生理活動相聯係,情緒的反應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理過程,驚嚇、憤怒、不滿、冤屈等不良情緒因素會引起身體生理活動的異常,形成對身體有害的病理過程,從而出現軀體疾病。對於膽氣調暢的人,這些不良情緒不會影響到人體的生理過程,或者影響比較小,身體能夠自行調節,消除或削弱這些對生理過程的影響,疾病不會出現,睡眠自然也就會良好。
生病的人更容易膽氣不暢
現代醫學表明,與膽氣不暢導致疾病相反的情況是,人在疾病期,由於病的影響,也會產生相應的不良情緒。
本神
譬如,膽結石症、膽囊炎等膽病患者,許多人都具有膽疾病本身的臨床表現,如疼痛、胃腸不舒服、大便不順暢、消化不良等。除此之外,病人還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甚至這些不良情緒會成為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比較多見的有:患者看病時的主訴特別多,會訴說比正常病人更多的症狀。很多病人整日憂心忡忡,甚至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將不久於人世,如:有脅肋疼痛,就懷疑為肝癌;咽部不適就懷疑為喉癌、食道癌;頭昏就懷疑為腦部腫瘤等。有的患者自覺身體的某個部位疼痛不減輕,病根沒有根本消除,遇到情誌不舒的時候尤為劇烈。這些都是生病的人更容易膽氣不暢的臨床現象,有這些不良情緒的存在,肯定也會影響到睡眠的質量。
怎麼調暢膽氣
具體調暢膽氣的方法有:在膽經旺盛的時辰好好睡眠,睡好覺,愉悅心情,舒暢意誌,有針對性地補益膽氣,祛除膽腑的痰熱、痰濕,經常敲擊膽經穴位等。
隻有膽好,睡覺才真的好
調暢膽氣不容易生病
有的人睡覺香甜,一覺睡到天明,起床後精神飽滿、頭腦清醒、精力充沛。這是身體健康的良好表現。
有的人就不同了:入睡慢,甚至入睡困難,翻來覆去睡不著,越著急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不斷做夢,夢見跟人吵架、打架,甚至被人追殺、追打,有時候會被噩夢驚醒;有的人稍好一點,就是晚上睡覺不踏實,稍有動靜就醒了,醒來之後,意識清楚,睡意全無,再也不能睡著,睜眼到天亮。這些狀況,往往導致白天精神疲憊、頭腦昏沉、暈暈乎乎、精力不夠、在工作中出錯,甚至還會出現交通事故,病人對此非常痛苦。
那麼所有這些睡眠質量低的原因何在?
答案是在膽。因為人睡覺最好的黃金時段是在子時,正是膽經的旺盛時辰,膽經好,睡覺才好。
要熟悉膽經經脈的循行
足少陽膽經從頭部走行向足部,起始部位在外眼角(瞳子穴),然後向上到達頭角(頷厭穴),再向下到達耳後(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經過額部到達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再沿著後頸部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於大椎穴,前行進入鎖骨窩部。
膽經除外主線外,還有較多的分支:
分支1:從耳後進入耳中,再出來走於耳前,到達外眼角後方。
分支2:從外眼角分出,下行到大迎穴,和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在麵頰部的支脈相會合,行至眼眶下,又折向後下方,過頰部,沿著頸部向下,與前脈會合於缺盆後,進入體腔向下行於胸中,穿過膈肌,聯絡肝髒,隸屬膽腑,然後沿脅裏淺出氣街,圍繞陰毛部,橫行到環跳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