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項之戰,西漢王朝國力衰敗;沙漠之鷹——匈奴汗國崛起。漢匈戰火即刻燃起……一、崛起的沙漠之鷹——匈奴汗國當楚漢之爭結束,西漢王朝正式建立之時,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了統一。
匈奴部落酋長頭曼性格粗魯,前妻生子冒頓,後妻又生一個幼子。頭曼偏愛年輕美麗的後妻,也就更喜歡小兒子,這也是老年人常會有的感情。頭曼於是想將酋長的位置傳給幼子,想為小兒子繼位除去最大障礙。於是他派冒頓到月氏王國(甘肅張掖)當人質。等冒頓去了之後,這位狠心的父親即發兵攻打月氏,在他認為,月氏王國在大怒之下,肯定會把人質殺掉。英勇果敢的冒頓察覺到父親的詭計,立刻奪到良馬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逃走。頭曼對兒子出人意料的出色表現十分欣賞,同時可能也有點懊悔自己傷害兒子的行為,決定分給他一部分部屬,然而冒頓卻無法原諒父親,並且更加冷酷無情。
冒頓用響箭射死其父頭曼
冒頓很快發明了一種射出時能發聲的箭——鳴鎬。他下令部屬說:“注意響箭,響箭射什麼,你們也就射什麼,不射的處死。”最初用在打獵上,響箭射出後,發現有未跟著射的,立即殺掉。有一次,冒頓用響箭射他自己的馬,部屬有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殺掉。又有一次,冒頓用響箭射自己的妻子,部屬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殺掉。過了一些時候,昌頓用響箭射他父親的坐騎,部屬們沒有敢再不跟射的。冒頓知道時機已經成熟。公元前201年,冒頓用響箭射他的父親,頭曼死在了兒子的亂箭之下。懷著深切仇恨的冒頓把他的繼母與弟弟一起殺掉,宣稱自己是“單於”(匈奴語“元首”),建立匈奴汗國。
“汗國”的元首和中央政府隨著季節、水草遷移不定,沒有固定首都。史書上,稱為“行國”,對元首和中央政府臨時的所在地,稱為“王庭”。匈奴汗國在冒頓統治下,大力擴張,東到遼東半島,西到西域(新疆),南部收回被秦王朝奪去的河套地區,麵積比秦王朝的版圖還大。接著他們宣稱自己是夏王朝的後裔,所以夏王朝的領土也應有他們一份,以此為借口向秦王朝發動侵略。
匈奴示意圖
自從匈奴汗國崛起,秦漢的主要外患,就差不多來自北方。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在基本結束了國內的戰亂之後,於公元前200年,乘著剛剛擊敗項羽、統一中國的餘威,親自率領大軍向匈奴進攻。西漢軍隊大敗,劉邦被困白登山(山西大同東),幾乎做了匈奴人的俘虜,後來還是通過賄賂匈奴的閼氏,才得以趁著大霧突圍逃出。
此後,一位謀士婁敬向劉邦提出了和親的建議,主張把中國的公主嫁給單於。他說:“我們經過連年戰爭,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匈奴汗國作戰。冒頓單於是一個六親不認的人,除了武力,什麼都不認識。
婁敬向劉邦提出和親建議
唯一降服他的辦法是把西漢公主嫁給他,嫁妝一定要豐盛。他既然用不著搶掠就可得到這麼多金銀財寶,而又成為西漢的女婿,女婿自不能跟嶽父作對。將來公主生的兒子,繼任單於,於是外甥、外孫,更不能跟舅父、外祖父作對。”婁敬的話大有問題,冒頓單於既然是一個六親不認的人,連親生的父親都殺,又怎麼會在乎嶽父呢?但劉邦聽了他的話大喜,立刻下令他的獨生女兒魯元公主遠嫁。但是被劉邦的妻子呂後哭鬧不休地阻撓,她堅決不允許丈夫將女兒遠嫁當時被人們認為是蠻荒之地的匈奴,結果魯元公主未能成行。最後劉邦隻得選了一位皇族的女兒,封為公主,送到匈奴汗國,當然還帶了促使匈奴動心的大量嫁妝。
公元前195年劉邦逝世,兒子劉盈繼位,劉盈的母親呂雉以皇太後之尊,掌握大權。冒頓單於沒有把西漢王朝看到眼裏,更不用說什麼皇太後了。公元前192年,冒頓單於寫了一封信給呂雉說:“聽說你死了男人,而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當小老婆,從此匈奴和西漢,成為一家。”呂雉雖然怒不可遏,也隻有忍氣吞聲地回答說:“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願意用年輕的公主代替。”匈奴汗國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強大的頂峰。
二、西漢與匈奴的戰爭
匈奴汗國之所以對西漢王朝滿不在乎地肆意淩辱,是認為西漢王朝沒有力量反抗,而西漢王朝之所以不夠強大,是因為常年戰亂,戰士戰死沙場,百姓顛沛流離,田地荒蕪,廣大的國土上人煙稀少,隻能暫時采取和親防禦的政策。
例如發生在公元前206—公元前203年的劉邦、項羽間的楚漢之爭,雖然時間隻有四年,死傷卻非常慘重。因此西漢要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抵抗匈奴的入侵,迫切需要相對和平的環境,恢複和發展生產。
麵對如此困境,采取何種應對辦法呢?西漢統治者鑒於秦王朝亡於暴政,因而采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措施,國家政權盡力不幹涉百姓正常的生產生活,這就是有名的“黃老政治”。這個政策堅持了40年之久,由於政策正確,措施有力,西漢經濟得到恢複,人口大量增加,社會財富也隨著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