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漢平諸呂七國(1)(2 / 3)

西漢將軍李廣利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李廣利率軍7萬出五原,禦史大夫商丘成率軍2萬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內蒙古東勝境),重河侯馬通率4萬騎出酒泉。匈奴單於聽到漢大軍將至,將輜重北徙至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自率主力南渡姑且水(今蒙古巴彥洪格爾省南部圖音河)以等待漢軍決戰。李廣利出塞後,擊敗匈奴左大都尉衛律,乘勝追擊至郅居水,匈奴退走。李廣利以2萬騎渡郅居水,擊敗左賢王,殺左大將。漢軍撤退時,單於知李廣利疲憊,以5萬騎遮擊漢軍於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漢軍大敗,李廣利降匈奴。馬通、商丘成兩路,亦未有所獲。

漢宣帝劉詢

燕然山之敗後,漢武帝在經濟困難,人民疲憊的情況下,停止了對匈奴用兵,並下詔罪己,采取一些“思富養民”的措施,發展生產,恢複國力。漢宣帝劉詢時,西漢國力逐漸恢複,又開始對犯邊之匈奴進行反擊。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宣帝以祁連將軍田廣明等五將軍和校尉常惠監烏孫兵,六路擊匈奴。五將軍少有斬,唯常惠監烏孫兵擊破右穀蠡王庭,殲匈奴4萬餘。匈奴避戰遠遁,人畜死亡不計其數。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內部爭鬥更甚。西漢設西域都護府,完全控製了西域。

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呼韓邪單於率南匈奴附漢,郅支單於率北匈奴西遷至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東部築城而居。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矯詔發西城諸國兵及屯田吏士4萬人分兩路攻殺郅支單於,滅北匈奴,從而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

西漢與匈奴的戰爭是秦漢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民族戰爭。漢、匈雙方投入騎兵數十萬,大戰十餘次,小戰數十次。以下是一些西漢與匈奴之間重要的戰役:

(一)白登山之戰

白登山之戰是指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匈奴冒頓單於以優勢騎兵圍困漢軍於白登山的戰爭。

高祖六年秋,漢將韓王信獻馬邑(今山西朔縣)之地降匈奴,匈奴乘勝南下。七年十月,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在銅醒(今山西沁縣南)擊敗韓王信,又連續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營村)等地取得對匈奴和韓王信軍的勝利,乘勝追擊。劉邦聞知匈奴冒頓單於居代穀(今山西代縣北雁門山北),便派使者前往偵察。為誘漢軍北進,冒頓單於在漢使者到來時,將精銳士兵和肥壯牛馬都隱藏起來,故意隻將老弱士兵讓漢使者看到。先後有十幾批漢使回來都說匈奴可擊。劉邦於是親率大軍32萬越過句注山(今山西代縣北之雁門山)北上。恰好又一位出使匈奴的郎中婁敬返回,他說:“兩國打仗,應該向對方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威懾敵方才對。但我前往,隻見到羸瘠老弱,這肯定是故意示弱,埋伏下奇兵以爭取更大的勝利。我以為匈奴不能攻打。”力勸劉邦罷兵。可這時幾十萬漢軍已過句注山,婁敬之言大大地動搖軍心。高祖大罵婁敬,並把他關押起來以穩定軍心,親率部分兵力進至白登山,後來漢軍果然在白登被匈奴40萬精騎包圍。

劉邦率軍逃離白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