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紀,腓尼基(現在的黎巴嫩、敘利亞沿海一帶)作家安提帕特列舉出“七大奇觀”: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匹斯山宙斯神像、以弗所阿泰密斯神廟、希臘羅得島太陽神巨像、哈利卡納蘇斯陵墓、亞曆山大港燈塔。
西方“七大奇觀”指的是古代在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七座宏偉的建築和雕塑。它們是: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匹斯山宙斯神像、以弗所阿泰密斯神廟、希臘羅得島太陽神巨像、哈利卡納蘇斯陵墓、亞曆山大港燈塔。
這“七大奇觀”是公元前2世紀(中國西漢時期),腓尼基(現在的黎巴嫩、敘利亞沿海一帶)作家安提帕特列舉出來的。後世人反複沿用,也就流傳開了。不過,這“七大奇觀”隻有埃及金字塔保存到了今天,其他的六大奇觀,除了個別存有斷垣殘片外,早就湮沒了。因此,流傳下來的材料,帶有不少傳說色彩。
一、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在離開羅10公裏的尼羅河西岸,散布著70多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因為古埃及人認為人死了就如同太陽落到西邊,所以金字塔都建在尼羅河西岸。
埃及金字塔
埃及修建金字塔最興盛的時期是古王國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約公元前2685年—公元前2180年)的500年間,這個時期在曆史上就叫作“金字塔時期”。最初的金字塔是六級階梯形,後來才被幾何形的金字塔代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最大的一座是法老胡夫金字塔,占地約5.29萬平方米,差不多有5個足球場那麼大。原來塔高146.5米,由於幾千年來的風雨侵蝕,以及地麵砂石堆積,現在已經不到140米了。塔底每邊原來長230多米,現在也縮短了10米。繞塔一周,大約有1公裏。塔身用270萬塊巨石構成,共201層,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重的竟有160噸。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完全是靠石塊本身的重量和重心巧妙地堆砌而成。金字塔不但外觀宏偉,內部結構也很複雜,直到今天,人們還沒能完全弄清它內部的奧秘。
1986年10月,經過埃及和法國的一個聯合小組鑽探,發現胡夫金字塔地底下還有“寢宮”,是用一種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高級石灰石(叫作圖拉石灰石)修建的,估計在進一步探測之後,將會有更驚人的發現。但是,也有一些考古學家擔心這種鑽探會破壞這座有4600年曆史的古人類文明的傑作。
二、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為他的王後修建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604年到公元前502年。這位王後的故鄉在米堤亞(現在伊朗的西北部),那裏到處山巒起伏,樹木茂密,而巴比倫城卻隻有一望無際的平原。過慣山林生活的王後覺得巴比倫的風光太單調乏味了,竟得了思鄉病。為了讓王後高興起來,尼布甲尼撒下令為她在皇宮中建造一座人工花園。
工匠們先是用人工堆起一座25米高的小山,山腳周圍用瀝青和鉛圍護起來,再種上濃密的蘆葦,這樣可防止幼發拉底河水的滲透。小山方圓幾百米,有好幾層,每層之間用大石柱支撐著,上麵鋪著厚厚的泥土,種滿了各種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為了灌溉花木,還修建了從幼發拉底河用水泵汲水上山的裝置。人們從遠處仰望,隻見綠樹蔥鬱,鮮花似錦,就像一座空中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