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麗如銀行(1 / 2)

“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前麵就是那些洋夷的居住地了。”林三娃指著前麵招牌林立的地方道。

林三娃和劉順子兩人跪在地上磕頭請求收留時,王韶差點以為自己當真帶有王八之氣,問清楚之後才知這兩人在上海無依無靠,經常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看到王韶三人如同見到大金主,這才靠上來,哭喊著要做小弟。

劉順子是本地人,林三娃在上海也生活了十幾個年頭,兩人又常混入市井之中,對上海三教九流和各種勢力的分布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王韶對上海是來自一百六十多年後的印象,李七和黃四木兩人更是兩眼抹黑,對上海絲毫不了銀,考慮到兩人對自己確實有用,王韶點頭收下兩人。

不過,王韶沒有把兩人當成什麼小弟,隻是講好暫時雇用,包吃包住,每月五兩銀子,這個價錢不高,自上海開埠以來,來往上海的洋商大為增加,上海做工機會多了許多,即使是碼頭的苦力,一月也能有六七兩左右的辛苦錢,隻是苦力遠較林三娃和劉順子兩人辛苦。

在上海要想發展,首先就要與洋人打交道,王韶馬上命令兩人帶自己到洋人的租界。

相比外麵的髒亂,英國人的居留地衛生狀況明顯要好很多,路還是土路,隻是沒有那種到處是屎尿橫行的場景,道路一邊是黃浦江,另一邊則是陸續新起的建築,隻是建築並不多,王韶數了數,大概隻有二十家左右,其餘地方還是一塊塊荒地。

這就是中國此後百年最為繁華的上海灘,看到這些荒地,王韶仿佛看到一塊塊金子閃動,如果有錢買下幾十畝土地,蓋上房子,不出數年,等到太平天國攻入南京,這些房子價格起碼也要漲十幾倍甚至數十倍。

從青蓮教離開時,各人贈送的銀子有八百多兩,加上原本王韶扣下來的五百兩,總共有一千三百餘兩銀子,這一個多月吃住,行船,三人一共花掉了一百二十餘兩銀子,如今還剩下一千二百兩左右。

江南上好的良田地價在四五十兩左右一畝,王韶估計,此時的荒地價格不會超過江南良田價格,以他現在的身家倒是可以買上二三十畝左右,可惜的他的銀子還要用來做其他大事,不可能放在那裏幾年不動,坐等地價上升,不過,買上幾畝地,建起來後自用,出租倒是可以。

這裏的建築都是商住兩用,每一幢建築前麵都有一個招牌,王韶一個個招牌看了過去,這些招牌全是中英文寫成,怡和、和記、仁記、義記、森和、裕記、李百裏、寶順……

這些洋行此時資本並不算大,隻是隨著中英貿易的快速上升,這些洋行都賺得巨額利潤,成為整個遠東舉足輕重的巨頭,有不少洋行一直到王韶所在的時代,依然是跨國巨頭之一。

眼下還是三月,絲茶都沒有上市,各個洋行雖然還在做著生意,隻是無論是街道還是洋行內,都沒有多少人,街麵上顯得有一點冷清。

“大老爺,我們要去哪裏?”

看到王韶隻顧一家一家看過去,卻沒有進入哪家的意思,眼看所有的洋行就要走過了,林三娃忍不住問道。

李七、黃四木兩人倒是沒有注意,他們雖然聽過王韶講過多次洋人模樣,隻是頭一次見到這些金發碧眼,奇裝異服的洋人,免不了有幾分稀奇,注意力全放在那些來往的洋人身上。

“多嘴。”王韶輕斥了一句,林三娃和劉順子兩人太過油滑,不象李七和黃四木心思單純,絕對是給一點陽光就燦爛,給點洪水就泛濫之人,王韶雖然收下兩人,卻不忘時時敲打一番。

王韶的眼睛突然一亮,道:“就這家了。”說完,帶頭向洋行的大門走去。

李七、黃四木兩人自然而然的跟在身後,李三娃和劉順子看了看招牌,不明白這家洋行有什麼不同,單是從外表看,遠沒有前麵幾家大,隻是剛挨了訓,兩人不敢再問,急忙跟在後麵,走進以往沒有進過的洋行大門。

麗如銀行的經理格利坐在三樓的椅子上,目光望向窗戶外滔滔的黃浦江水,心中的煩惱揮之不去,上海分行已經成立一個月,除了第一天開業時,一些以前的客戶象征性的在銀行開戶外,到如今隻做了數單小生意,利潤少的可憐,連支付員工的薪水都不夠。

麗如銀行資曆很年輕,成立時間僅僅六年,不過,年輕並不意味著弱小,短短六年時間,麗如銀行先是將位於印度的總部搬遷至倫敦,接著瘋狂的在開設分支機構,單單遠東就設立廣州和香港兩個分支機構,如今又在上海設立第三個分支機構,成為第一個進入上海的英國銀行,以至一些同行將麗如銀行幹脆稱為遠東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