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雲遊:三教融合 弘揚道法(1 / 3)

自張道人講述自己的經曆後,鄭長生諸多困惑便一一化解,原來自己是仙官轉世,因要渡化世人才轉世投胎,一切因果自有天數。自己若想早日遇到師父點化,便要用功修行,等待時機。原來自己學儒學佛的一些疑惑,在學道後便統一為道法了。自此後,鄭長生更用功修習,日夜不遂,自然將釋儒道三教融合,刻苦修煉,不斷悟道。

一天深夜,在靜坐修行時,鄭長生突然想到:自己現在修行已經到了一定境界,心靜如止水,透明如水晶。師父點化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己不能坐等師父,師父也不願看到我專門等他的而來點化我的。我要行動起來,既然我最終目的是渡化世人,何不用我現在所學就為民造福呢。這或許是師父點化我必經的過程呢。

想到這,鄭長生激動地在道觀裏走來越去。他似乎悟出了修行的含義:修行不隻是自己的修行,自己的修行隻是小修行。要在自己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後能為民造福址,為民謀福利,帶動大眾脫離苦海,引導大眾入道,渡人才是大修行。

主意一定,他決定馬上下山,一方麵利用他的所學所悟,傳法渡人,開化民智,為民造福。另一方麵,他覺得,他也想利用遠遊的機會,拜訪名道大師,提高自己的修行。

由於鄭長生在武當山刻苦修行人們早就知曉其功力,特別是不畏餓虎的名聲早就傳播開來,人們都知道武當山有一位得道高人。所以,鄭長生一下山,就有許多慕名者前來求道。

人們隻知道鄭長生修行的是道教,卻不知鄭長生此時已將釋儒道三教融合,成了自己獨特的道藝和傳教方法。別的道士傳教往往都是以神異驚人,或會方術,或會招魂,或會驅鬼。但鄭長生傳道,往往用三教融合的境界,多以哲理的分析來曉諭未知,安撫人心,告慰心靈,引導世人幡然悔悟於世俗的虛妄,從而使世人不迷執於凡俗世事,透過事物的表象看穿本質,達到思想靈魂的升華。所以,鄭長生傳道既不故弄玄虛,也不華而不實,完全靠他的點撥與教導,引導人們自行開化,感受大道。所以,喜歡他的人,相信他的人,樂於接受他的教化,自己開悟就快。不相信他的人,認為他沒有別的道人那樣的神符道咒,也不會呼風道雨,隻說他沒有道行。他也絲毫不以為意,他知道,一切都是因緣,一切都是注定。修行勉強不得,全在人心。人心到了,自然就會悟道。

這一天,鄭長生來到了古城荊州。荊州位於長江邊上,商貿發達,人來車往十分熱鬧。

鄭長生信步在江堤上走著,看江水滔滔東流去。江邊有一個交易魚蝦的集市,漁民們捕得魚來便在此交易買賣。

突然,在一個熱鬧的賣魚的攤販前,一個財主模樣的人大聲叫嚷:“今天怎麼沒有大魚了,這些小魚怎麼吃?”

原來是顧客嫌魚小了,鄭長生回憶起自己在青林寺捕魚的情形,往事曆曆在目,隻是物是人非。他知道物競天擇,大魚有大魚的吃法,小魚也有小魚的妙處。

可那個財主不依不撓,他繼續在魚攤前叫道:“不行,我今天一定要買到大魚,我兒子說要吃大魚呢。”

賣魚的是個中年男子。他小心地賠著不是:“王老爺,今天捕的幾條大魚先前雖人買走了,這些小魚也是蠻好吃的。”

顯然那個王老爺是他的老主顧,但今天不巧,沒有王老爺要的大魚。可王老爺絲毫不顧及情麵:“呸!你還想不想在這裏擺攤了,今天我買不到大魚,你明天就不要來擺攤了。”

見王老爺如此囂張,旁人悄聲說:“看來這個賣魚的要吃虧了。這個王老爺在衙門裏當差,家裏有錢有勢,說不讓你在這裏擺攤還不容易。”

正當鄭長生想為賣魚的打抱不平時。隻見賣魚的說:“王老爺,您等一會,我這就江裏為您撈一條大的來。”

說完,賣魚的來到江邊,脫掉衣褂,縱身躍入江水中。

江水流得急,混有泥沙,渾濁不堪。下麵又有暗礁漩渦。賣魚的跳入水中後好長時間沒有動靜,正當圍觀的人為他著急時,隻見賣魚的從下遊數百步外的水中躍出水麵,手裏拿著一個尺餘長的大魚,跳躍不止。

賣魚的把那條大魚給財主後,財主才滿意的離開,臨走時還放下狠話:“下次給我留條大的,不然的話又要你好看。”

鄭長生驚歎賣魚人高超的戲水術,向他求教如何遊水。

賣魚人見有人求教於他,不好意思地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技術。隻是我從小在江邊長大,知曉江水的習性。我下水後,遇到旋渦便與之俱入,遇到湧流則與之俱出,完全憑借水本身的力量而不自己用力,也就是順水之力而不逆水而動。這就是我戲水的竅門。”

好一個“順水之力而不逆水而動”!鄭長生從賣魚人口裏知道了自然之道,就是任何事要絕對地依照事物本身的規律,而不讓人為地來改變這種規律,因此,他就能夠與水合為一體,他就能駕馭水。可見,人要想在生活中獲得自由,就必須絕對地遵循自然規律,而不能用自己的偏好來改變自然規律。這也符合道教養生的法術。

正當鄭長生為自己悟通了一種道術暗自歡喜時,他突然聽到了前邊眾人圍成一團,裏麵傳來一陣哭聲。他擠上前去一看,原來是一名老婆婆在那裏哭,手裏還拉著一個男子。

鄭長生向旁人打聽後才知道,這個男子是老婆婆的兒子,但男子嫌老婆婆隻吃飯不幹活,經常不給她飯吃。並且還怕老婆婆打碎碗,專門用一個木碗給老婆婆吃飯。

在當地喂貓喂狗才用木碗,給人吃飯用木碗顯然是欺負人的。老婆婆心想自己養兒幾十年,最終落得如此下場,才當眾痛哭,要眾人給個公道。

圍觀的眾人七嘴八舌地說著,都在指責那個男子的不對。可那個男子滿不在乎,向眾人罵道:“這是我的家事,誰也管不著。誰要管,就把我媽領到誰家去。“並且做勢要摔那隻木碗。

見那男子如此不講道理,眾人也都不說話了。

鄭長生見狀,忙到那男子說道:“你要不要媽我管不著,但木碗千萬不要摔了。”

那男子說:“要你管閑事,我的碗我要摔就摔,你管得著嗎。”

鄭長生說:“木碗才好吃飯,不要摔了。”

男子說:“我留著木碗幹什麼。我才不要木碗吃飯呢。”

鄭長生說:“留著木碗好,等你老了,你兒子才會用這隻木碗給你飯吃。”

眾人哄堂大笑起來。那男子羞愧得臉紅得像關公一樣。那男子不服,又想說什麼,旁邊一個女的急忙拉住了他,對他吼道:“還不快回去,在這裏丟人現眼。”顯然他們是兩夫妻。

兩個人剛要走,鄭長生攔住了他們,說:“你們現在這樣對待你們的媽,是想兒子以後也這樣對待你們嗎?”

這時圍觀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有幾個人顯然是他們的鄰居,有的說:虧得媽拚死拚活的做,不然你連媳婦都娶不進門。有的說,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們等著看你們有什麼好結果。有的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上次要不是你媽看著,你兒子早掉進井裏了,還不快把媽接回去好生養著。

眾人的話說得兩口子更加羞愧,兩人連忙扶起老婆婆,說:“媽,我們回家去。”

鄭長生繼續往前走,集市上越來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