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氣勢磅礴,震撼人心——演講和致辭時的身體語言密碼(1 / 3)

我們認為,一個優秀的演說家天生就富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知道聽眾們何時興致高漲,何時興趣索然。隻要你掌握了解讀聽眾身體語言的能力,你就能夠在對方親口說出或做出不利於你的決定之前,“洞察”先機,“看破”對方的心思,從而使得你有充足的時間來扭轉不利局麵,改變對方的想法,從而扳回勝局。

如何塑造良好的演講形象

演講者的形象是演講者思想道德、情操學識及個性的外在體現,是演講者的儀表、舉止、禮貌、表情、談吐的綜合反映。演講者一經上場,就會把自己的形象訴諸聽眾的視覺,直接影響聽眾的評價和審美。

因此,聰明的演講者從上台到下台,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給人以完美的印象。

1.走進會場

在一般的演講場合,走進會場時要麵帶微笑,不論聽眾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講者或被請的,往往由大會主持者陪同,則更要雍容大度,謙和誠摯,用眼神和微笑與聽眾交流,步履穩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2.就座前後

演講時如需提前上台就座,演講者將和大會主席或陪同人員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講者應先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請對方入座,對方也會禮貌地懇請演講者坐,這時方可坐下。坐下後不要前探後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3.介紹之後

主持人或大會主席介紹之後,演講者應自然起立,並向主席點頭致意,並要由衷地從麵部、眼神表示出謙虛之意和感激之情。

4.登上講台

演講者向主席點頭致謝後,穩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麵對聽眾站好。此時應端莊大方,舉止從容,精神飽滿,也可麵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講者。

5.演講開始

演講開始前,先以友好、誠懇、恭敬的態度向聽眾敬個禮,以表示對聽眾的致意。然後不要急於開口,暫停幾秒鍾,以親切、尊敬的眼光遍視一下聽眾,表示光顧和招呼的意思,這能起到組織聽眾、安定聽眾情緒的作用。同時深吸一口氣,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過速。

6.站姿

若會場未設演講台,演講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間為合適,這可以統觀全場,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圍聽眾的情緒,使處在不同位置的聽眾都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講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慮光線,要讓光線照在臉上,使聽眾看到演講者的真實表情,但必須合適,不能晃眼而看不到聽眾。

至於站法,沒有固定模式。但要保證演講者的演講,較好的有兩種:

前進式站法:即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兩足成45°角,身軀微向前傾,給人一種振奮、向上的感覺。

自然式站法:即兩足平行,相距與肩等寬,給人一種注意力集中、精神抖擻的印象。

7.走下講台

演講完畢,應說句“謝謝大家,再見”,接著向聽眾敬禮致意,向大會主席致意,然後走回原座。坐下後,如果大會主席和聽眾以掌聲向演講者表示感謝,則應立即起立,麵向聽眾致禮,以表示回謝。

8.走出會場

大會主席陪同演講者往外走的時候,聽眾常常出於禮節鼓掌歡送。這時演講者更應謙虛,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謝,直到走出會場。

演講時注重麵部表情的目光語

根據我們的親身體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麵部表情能最好的說明人的情緒。每個人都有麵部表情,臉上的每個細胞、每個皺紋、每個神經都表達某種意願、某種感情、某種傾向。麵部表情是最準確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麵部表情貴在四個字:自然真摯。麵部表情在麵對麵的演講和致辭中,能夠輔助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溝通人們的感情,成為你思想的“熒光屏”。

蔡特金曾說過:“列寧講話時不但每一個字都是從他心裏發出來的,而且麵部的表情更加強了那種感覺。”麵部表情語言是指人們通過麵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身體語言的一種,它是憑借眼、眉、嘴,以及顏麵肌肉的變化等體現出來的,內容極為豐富。

生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麵部肌肉組織是由24雙肌筋交錯構成的,其中有6雙通過舒展來表示愉快的感情,有18雙則用來表示不愉快的感情。這種麵部肌肉組織所產生的感情表現,不受國界、地區、人種的限製,是對於任何社會的人都通行的交際手段。

麵部表情在演講和致辭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演講和致辭時的表情語是通過麵部表情來交流情感,傳遞信息的,而其中表現力最強的就是目光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嘴巴可以說話,眼睛不能說話,眼睛的奧妙,在於它是真實的。可以編出一千句、一萬句謊言,卻不能遮擋眼睛的真實性。

在演講過程中,眼睛能夠把演講者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品德學識、性格修養和審美觀念等都展現給聽眾。因此,凡是有經驗的演講者,總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運用眼神與有聲語言相協調,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節交際現場的氣氛。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做公開演說和電視講話時,從不戴眼鏡,要同法國人“眼對著眼”地講話,因為他對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極為重視。今天,我們的不少演講者在和人交流時,不僅傾聽人家的談話,而且眼睛適當地看著對方,能給對方一種受到尊重,受到重視的感覺,這樣的談話一般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人,講話時兩眼死盯著講稿,談話時兩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無人”,不知他心裏在想什麼,這樣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在有較多聽眾的場合,演講者可以采用環顧或虛視的眼神。環顧就是視線有意識地自然流轉,環顧全麵。它可以同所有聽者保持眼睛的接觸,使每個聽者都感覺你看到了他,從而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聯係,提高他們參與說話的興致。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說話人通過多角度的視線接觸,比較全麵地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話題。

當然環顧要自然適度,速度應適當放慢,不能說話時眼睛老是頻繁亂轉,那樣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還會使人感覺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謂虛視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麼地方,什麼聽眾,實際上什麼也沒看,其範圍一般在聽眾的中部或後部,可用以調整消除飄忽感或呆板感,還可以消除說話人的緊張心理,幫助說話人集中精神思考講話的內容。

演講和致辭時還要注意觀察聽眾的眼神,以便了解聽眾的心態從而隨機調整講話策略。

聽者的眼神黯淡無光,表明其內心有憂傷,說話時就不要神采飛揚;聽眾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對自己或自己的表現產生興趣,說話時就應趁熱打鐵;聽眾眼神遊移躲閃,表明其慌亂心虛,說話時就應窮追猛擊;聽眾眼神沉靜堅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說話時應謙虛謹慎。

當別人用壓倒性的目光盯視你時,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額眼眉的上方找一個地方,然後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那個地方。這樣,誰也沒辦法用目光的逼視將你壓倒,最後那個人除了將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在您憤怒時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來。據說19世紀埃及有名法官叫達烏德,雙目犀利,眼光敏銳,在審案時,端坐在甕中,上麵僅露出自己的頭,用自己的威嚴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陰森恐怖、寒氣逼人,因此,犯人多會招供。這當然也許僅僅是傳奇式的傳說。

總之,眼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引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的這一小節:“不但是身體的麵容,姿態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跡,語言和聲音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活中的千變萬化,全部可以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裏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

巧用獨具魅力的手勢

在演講和致辭中,發言人除了要有自然流利的口才,還要有與之相配合的體態和手勢。手勢的妙用在談話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其運用是否恰當,會直接或間接地給語言以不同的影響。恰到好處的手勢會讓你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也會使你的個人形象更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