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藏傳佛教養生之道》(3)(3 / 3)

5.坐姿修持法

身密除了結手印,修氣、脈、明點之外,還有各種坐勢。坐勢也如同手印似的種類繁多,站、坐、臥樣樣俱全。藏密特別重視坐式,即跏趺坐。跏趺坐大體上又可分為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兩種姿勢。

全跏趺坐,俗稱大盤座、雙盤、金盤等。全跏趺坐又有所謂“吉祥坐”和“降魔坐”。

半跏趺坐俗稱單盤、銀盤。

結構決定效果。全跏趺坐底盤鞏固,上體虛靈,修煉全跏趺坐時,身體必須平直,脊柱不能彎曲,可使身體自然安穩地端正而坐。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平。兩耳聽而不聞,輕閉口,微閉目,麵帶笑容,這樣使全身筋骨舒展,健身效果好。

6.動功修煉

密宗諸部修煉,皆以靜坐為主,但無上瑜珈部法中,不乏動功。《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中記載:“在修氣脈明點時,還強調須打拳、行大禮拜(磕長頭),以活動肢體,流通氣血,打開脈結,散化明點。大禮拜時,觀想三字總持咒在中脈內升降,有的禮拜者一拜就是幾個小時,這種配合觀想升降氣、明點的全身運功,無疑有體操及動功強身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磕長頭在藏密修持中是所有儀軌的開始和結尾的組成部分。這種大禮拜法是藏密修煉的一種動功,其禮拜的方式,反複性地做五體投地的全身運動,給人們帶來身心安康,尤其是對慢性胃病有獨特的療效。

7.六成就法

密宗六成就法又稱那洛六法。是藏傳佛教嘎舉派所傳密法中的精要,後來格魯派等又予以繼承發揚。

其六法為:

(1)拙火定;

(2)幻身成就法;

(3)夢觀成就法;

(4)光明大手印成就法;

(5)中陰身救度成就法;

(6)頗瓦成就法(又稱“轉識”或“神識遷移法”)。

六成就法以解決生死問題為中心,是一互為聯係的整體。與其他功法頗多不同,但其中拙火定、夢觀、光明等法卻是以氣功為修煉內核。

8.灌頂

藏密威儀是藏傳佛教禮儀中較明顯區別於其他佛教禮儀而獨樹一幟的一種宗教禮儀。而藏密威儀中又以灌頂威儀最具特色。灌頂在藏密中發揮著特殊作用。

密宗修持者在修煉過程中需要接受四次不同階段的灌頂。

第一級灌頂叫瓶灌,是消除初入者堅固執著的凡夫心理,第一次開發佛性。瓶灌又包括五種灌頂,都完成後可進入修習的初期階段,觀想本尊。

第二級灌頂叫密灌,經過密灌之後,修持者能夠掌握脈、氣、明點的修習方法,可成就報身佛位。

第三灌頂叫智慧灌,開始修習“雙身法”,迅速獲得最高成就。

第四級灌頂叫名詞灌頂,也是最後、最高一級灌頂。在這一灌頂階段,修持者距離藏密的極果,隻有一塵之隔。因為處於這一階段的修持者已經是肉身的聖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其修習途徑在密宗寧瑪派中稱為“大圓滿”,噶舉派中稱為“大手印”,而名詞灌頂則是格魯派命名的稱謂。

除去灌頂的宗教意義而外,實際上,每一種特殊的灌頂,其主要作用都在於為不同階層的密宗修持者清除煩惱和傳授神通力。

藏傳佛教的養生修煉方法(3)

9.數息、瓶息修持法

修數息是在清晨煉修定,先自觀為本尊,然後念金剛誦1000遍。恒修無間斷,有延壽的效果。

瓶息則是指修寶瓶氣,於每次從36彈指至108彈指,便能得到延壽的成果。

10.養生雜修法

佛教還有許多養生效果明顯的修持方法,把這統歸為養生雜修法,僅舉三例:

(1)觀想補養法,又叫“補想法”。此觀須修三個月,下坐後配合飲食藥物補養,可使身體康複。

(2)飲空贖命法。此法是密宗為身體衰弱、年壽不久者所傳授的專門延壽之術,每日但行無缺。據說,即使是垂死之人,也可延壽五年。此法與道教的采日精法很相似,即是於卯時東方陽氣上升時吸收天地少陽之氣,以補自身中的生命活力。

(3)食補法。密宗很重視食品及營養,選定修定者的最佳食物為高營養的酥油等奶製品,並要服食一定的補藥。

以上我們對藏傳佛教的養生修煉方法做了一個比較簡明的歸納。這些方法僅僅是佛家各類修持方法中養生延壽,益智開慧效果比較突出的,並且可以普遍修習的部分,而不是藏傳佛教全部修持方法的總結和歸納。實際上,藏傳佛教的養生延壽法在藏傳佛教的三大派係中都是通用的。

密宗主要的門派有八大家,這八大家各有修持密法。寧瑪派主修“大圓滿”法,噶舉派主修“大手印”法,薩迦派主修“道果法”,噶當派主修“三士道”法,覺囊派主修“苦行”法,格魯派主修“顯密貫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