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此法,於平時用功最為切要,時時注意:
(1)不許犯殺、盜、淫、妄語諸罪業,改除習氣,否則縱學法也無益。
(2)不許起貪瞋癡諸邪見,時時求開智慧,處處觀空、學習布施。
(3)不許輕慢他法及未修之人,應當平等慈視,不可求神通及名聞利養。
(4)常念觀世音菩薩及曆代傳法大師的慈悲,並尊重自己的佛性,知人人本可成佛,當發救度眾生之願,此便是最大供養。
(5)當盡孝悌忠義諸人倫道德,圓滿世法,克盡人事,方可成佛。
(6)修法者應供四臂觀音像一尊,若無觀音像,其他妙相也可以,如實無力,不供也可,因為有眾生處即有佛。
(7)修時手印要用黃布或其他淨布蓋上,勿與未修人、兒童結印嬉戲,念咒以音準為要。
修時雜念紛起,可能會覺得比平時還多些,此是好現象,是進步的表現,不是壞事,切勿疑而中止。隻要不理,一心隻顧念咒,自然會心思安謐而心定。不可硬求無念,尤其是初學時,無念便是壓迫,久之如同木石,也是一病。應當有念,隻是不貪不執,如暢通大道,一切車馬行人不是不來往,不是不見不聞,而是不留不住,這才叫做無念。
六字真言發聲法
六字真言為藏密一種咒語,由六個藏文組成,是觀音菩薩的根本心咒。誦此真言時,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菩薩雲集加持。在練發聲法時,於“吽”字之後加一尾聲“敕”,即“嗡嘛呢唄吽敕”。
《大藏秘要》載:“此真言是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於大乘中最上精純。”“若有人以天金寶造作如微塵數如來形象,廣讚供養,不如書此六字大明中一字所獲果報功德,不可思議;若有依法受持之者,如得如意摩尼之寶,七代種族當得解脫,腹中諸蟲亦證菩提,貪瞋永滅,法藏圓滿,破壞五趣輪回,淨諸地獄,斷除煩惱,救諸傍生,圓滿法味一切智。”
1.正音發聲
“嗡”,其聲發自生法宮,沿任脈上升至喉部,張口微聚,有“嗡嗡”之聲,其聲上頭震動整個頭部,充於七竅,如有目疾,則睜眼出氣;如有耳疾,則震耳治之;如有鼻病,可掩一耳出氣;如頭部有病,則引氣上頭,再向下出氣。
“嘛”字是開口喉音,發音時,唇先合後開,聲振喉部,天突發麻,波及兩臂,以至兩掌心部發麻,可治療喉炎、咳嗽、肩周炎、兩臂部等疾病。
“呢”字舌尖音,注於心,心地光明,發此音時,聲振於胸,反射雙掌,勞宮發麻。治療心悸、胸決悶、肺病、高血壓及橫膈以上的內髒疾病。
“唄”是唇音,口先閉後開,內氣自氣海達於命門,命門及脊均有溫熱之感,治腰腎、脊椎等病。
“”發音時口微開,舌下音,聲向下,內氣沿帶脈轉動,小腹有振動感,主治三焦病,肝、腸、腹等病。
“吽敕”兩聲連發,吽字引氣上行,至喉部即向下;發敕音,敕聲卷舌,口微開,氣沿身體前部及雙腿下行,直達湧泉,主治腿痛、關節等病。
2.正音練法
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身正直,含胸撥背,眼微閉,雙手握金剛拳俯置兩胯。
嗡(ong)
雙拳變掌、掌心向上、雙手中指相對從腹前緩慢托起至喉前,同時發嗡音,聲音在口內回旋,在頭部振蕩,連發三次,每次手放下後再托起。
嘛(ma)
兩掌心向裏對準喉部,發嘛音,聲振喉部,兩手逐漸向外展開,手指振動,手心發麻。如此開合三次,共發三聲。
呢(ni)
兩手向胸前環抱,發呢音,胸部振動,共發三聲,手臂隨之開合三次。
唄(bei)
兩手由胸前下丹田摟抱,發唄音,兩手心對下丹田,意念貫穿命門,命門及脊背有溫熱之感,連發三聲。雙手隨之摟抱三次。
(mei)
兩手心對下丹田,發唄音,沿帶脈向命門轉動,連發三聲,雙手隨之沿帶脈轉動三次。
吽敕(hongchi)
雙手對身體,由下向上提起,同時發吽音,至喉部翻轉手,對口翻動,如向口內倒氣,同時吞氣一口,然後雙手向下推動,指尖對十趾,同時發敕音,連發三聲,手部動作也連作三次。
六字真言變音發聲法
1.變音發聲法(6種聲)
(1)發“烏”音,現白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2)發“姆”音,現紅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3)發“鹵”音,現黃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4)發“補”音,現綠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5)發“普”音,現藍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6)發“敕”音,現藍光,三聲,每聲不少於九數。
正音為補,變音為瀉,正音變音結合,補瀉相當,則陰陽平衡。
烏(wu):“嗡”之變音,從原發“嗡”之口型,加深聚口型,似閉非閉,隻留一線發聲,當肝火旺盛,目赤眼,火氣鬱於內時,可以用此音消除,對口舌生瘡和眼疾病等有效。